去年5月28日,格兰仕董事长梁昭贤去了一趟拼多多,双方建立了长期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几日后,在淘宝搜索格兰仕,无法正常显示。

近两年,阿里的电商“老大”地位受到后起之秀拼多多的挑战,二者相争,商家被裹挟其中,格兰仕虽深知“胳膊拗不过大腿”,但还是堵了一口气。

6月17日,格兰仕借助“两微”发声,和阿里撕破脸。这就是去年“618”前夕爆发的电商“二选一”事件。

现在,格兰仕在天猫上的旗舰店已经恢复,对于格兰仕来说,这算是一次“小胜利”。格兰仕迈出的一小步,是互联网供给者挑战平台霸权的一大步。

文字工作者觉醒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互联网供给者“揭竿而起”的事件更加频繁。

4月27日,阅文集团更换管理团队,吴文辉团队离开,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带领新团队上任。

阅文集团是国内最大的网络文学平台,隶属于腾讯,按照2019年财报,腾讯持有阅文集团57.06%的股份。

阅文集团的商业模式可以概括为:平台作为中介链接网文作者和读者,通过经营版权、培育IP、收取读者会员费等方式营利。

该模式中,作者是内容的生产者,读者是内容的消费者,平台如果能照顾好双方的利益,就能从中赚取巨额“中介费”。

以下是阅文集团2019年财报中披露的几个核心财务指标:

“供给者”挑战阿里、美团、腾讯等霸权,揭竿而起或成燎原之势

其中,营收83.48亿,毛利36.92亿,简单计算可知,毛利率达到44.23%,和腾讯游戏业务的毛利率差不多。

即便毛利率这么高,阅文新管理层上任后,做了一些在网文作者看来“压榨”他们的事情,以下是界面新闻总结的核心纠纷:

“供给者”挑战阿里、美团、腾讯等霸权,揭竿而起或成燎原之势

有网文作者认为:“这份合约会让人觉得我们作者只是平台的‘写手’,我们失去了版权、明确的收益解释权、社交账号的自由发表权。感觉比卖身契还惨。”

和阅文交涉未果后,5月5日,部分网文作者发起“55断更节”,抵制霸权合同,这一行动得到大量网友声援,“55断更节”的话题在新浪微博的阅读量超过3500万次。

迫于压力,阅文集团在5月6日启动“系列作家恳谈会”,做面对面的调研和沟通。阅文集团CEO程武、总裁侯晓楠、总编辑杨晨和主要内容负责人参与。

“作家恳谈会”后,阅文方面明确著作人身权归属作者,免付费模式由作者选择,新管理层将改革旧合同,争取一个月内推出新合同。

至此,作者与阅文的抗争暂告一段落,看结果,也换来了一些胜利。

5月7日,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发布“更改合同不能店大欺客”一文称,对于创作者而言,要不要签这份合同,不是“要有所取舍”的问题。像这样“双方权利义务”部分充斥着甲方权利与乙方义务的合同,人们通常称之为“卖身契”,新人无法生存,遑论“有所取舍”之后成名。

“供给者”挑战阿里、美团、腾讯等霸权,揭竿而起或成燎原之势

文章还称,“创作者与平台之间的关系为聘请,但并不意味着二者之间存在劳动法上的劳动关系或雇佣关系”。谈创作自主,阅文表示这是聘请,既然是聘请就谈酬劳,又说不存在劳动雇佣关系,现在又改口为合作关系。作为“引领行业的正版数字阅读平台和IP培育平台”,无论是为合作者、为口碑,还是为将来计,阅文的笔误可不能再犯了。

5月9日,新华社旗下的“新华视点”发布《扒一扒“阅文风波”后中国网络文学的那些事儿》一文,援引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何弘的话称,作者、平台、读者从根本上说是共生关系,需要建立良好的平衡,营造健康的生态,最终实现共赢。

中小商家反抗美团

在网文作者对阅文发起抗争上个月,美团也遭遇了商家的抗争。

4月上旬,包括重庆、广东在内的餐饮行业协会向美团发难,理由是美团在餐饮业遭遇疫情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依然涨商家的佣金,普遍高于20%。

一时间,美团被外界认为“为富不仁”,没有大局观,不能与行业“同呼吸共命运”,共同抗“疫”。

美团虽然叫屈,但后来也作出妥协:今年首要任务是切实帮扶300万餐饮商户通过外卖生存下来,并活得更好。

4月18日,美团与广东餐饮协会发布联合声明:双方达成共识,美团将继续向优质商户返还佣金。

和阅文集团“改合同”事件一样,“美团涨佣”事件也受到官媒猛烈批评。

4月16日,《半月谈》发表题为《美团被“杠”背后:疫情下的垄断者该如何作为?》的文章指出,复工复产是各行各业相互依存的一盘棋,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

“在这样的背景下,占据垄断地位、把控流量出口的外卖平台,绝不能只考虑自身利益,采取排他性竞争、高额佣金等手段,将全行业链条的明天紧紧攥在自家手心,这种做法既不厚道也不明智。”文章称。

央视4月15日也发文称,“唇齿相依,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在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下,餐饮商家和外卖平台更需守望相助、更要互相理解、更应强化合作,这是渡过难关的必由之途。否则,一旦零和博弈,就会两败俱伤,甚至殃及“池鱼”。

“揭竿而起”或成燎原之势

不管是阅文集团的“改合同”事件和“美团涨佣”事件中的群体性抗争,还是电商平台“二选一”事件中的个体抗争,互联网供给者已经开始觉醒。

这些年,互联网平台依仗资本的力量,通过前期的免费策略,快速吸引两端(供给端和需求端)用户,让平台在短时间内达到寡头或者垄断的体量。

比如,滴滴上线前两年补贴司机和乘客;美团外卖补贴餐饮商家和食客;阅文通过返现补贴读者;各种新闻客户端通过激励机制补贴作者,甚至有平台通过看新闻赚钱的方式补贴用户……

这些互联网平台所处的行业不同,但运营逻辑惊人的相似:获得大量“两端用户”后,利用流量的优势坐收渔利。

于是,阿里让商户“二选一”;滴滴开始提高司机的份子钱;“美团涨佣”出现了;阅文也开始改合同了……

作为互联网平台的供给者,面对平台的霸权政策,绝大多数商家或个人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忍气吞声,接受平台压榨了,赚取更微薄的收入;另一条是“揭竿而起”,奋起反抗,或许会失败,但如果胜利了,自己权益会大于“忍气吞声”。

从最近接连出现的几起事件中可以看出,商家和个人开始越来越多的选择第二条路,这一方面说明他们已经被平台压榨到了极致,另一方面,他们也开始觉醒:不反抗也是死,还不如奋力一搏。

一见君做一个大胆的预测,今后互联网平台的供给者“揭竿而起”或成常态。除了供给者不得不反抗以及反抗意识的觉醒,还有一个很大的背景——互联网平台开始进入“收割期”。

按照上文中逻辑,绝大多数互联网平台在成为寡头或垄断者的路上都得到了资本的助力,资本是要获得利润的,利润从哪来?除了“羊毛出在猪身上”的广告模式,更多平台需要“羊毛出在羊身上”,而“两端用户”就是最肥的羊。

很多互联网平台的商业模式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实际上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养肥了再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