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人民日报》经济版刊发了题为《用技术创新创造美好未来》的文章,专门报道了上海米哈游。

1

这篇报道的特殊之处在于:

其一、篇幅不小,近900多字。《人民日报》很少专门全篇报道一家公司,更何况是用如此大的篇幅。

其二、米哈游是一家游戏公司。《人民日报》专门报道一家游戏公司实属罕见,而且还是正面报道。

其三、文章末尾注明“新时代,企业新风采”。可以看出,上海米哈游是作为典型进行报道的,而且《人民日报》采访了该公司创始人、总裁刘伟。

一见财经注意到,该报道对上海米哈游不吝赞美之词。

米哈游为何能登上《人民日报》?从报道中也可以略窥一斑。

首先、米哈游推出的多款游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

其次、米哈游虽然是游戏公司,但在技术方面有突破。

再次、米哈游不仅在国内赚钱,更重要的是,它的一半收入来自海外。

这样看来,米哈游确实和腾讯、网易等游戏公司不太一样,这或许是它能登上《人民日报》的原因之一。

2

事实上,《人民日报》对游戏公司的报道历来谨慎,即使是腾讯这样的巨无霸游戏公司,也被连续痛批过。

2017年7月3日到7月12日,《人民日报》和人民网连发5篇文章,批评腾讯旗下的著名手游《王者荣耀》。

7月12日,《人民日报》的文章把批评《王者荣耀》的气氛推向了高潮,直接定调:别让网游成为生活的全部。“希望企业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严守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严防网络世界的泥沙俱下……。”

连续被批评近半个月后,7月14日,马化腾去人民网做客,之后官媒的批评停止了。

为何痛批《王者荣耀》?现在来看,一方面是造成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另一方面是在《王者荣耀》中,荆轲变成了女性,诗仙李白是个刺客,名医扁鹊是用毒高手、诸葛亮的职业则是法师……

对比之下,就能更明显的看出,为何米哈游能登上《人民日报》了。

米哈游登上《人民日报》,或许也和《人民日报》这些年对游戏的态度发生变化有关。

2018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展了一个研究项目,对《人民日报》历年来1700多篇关于游戏的图文报道进行搜集和分析。

研究发现,在1989-2003年期间,《人民日报》报道中有7年没有出现过一篇关于游戏的正面报道,但是2013-2017间,游戏报道中负面报道只占所有报道数量的13%,主流主流框架是将游戏看作一种产业经济,一种文娱的新方式。

一见财经梳理发现,2018年之后,《人民日报》关于游戏的负面报道更少了,反而盛赞中国游戏出海获得的成功。

2018年7月,《人民日报》刊发《中国游戏,世界着迷》一文,专访了游族公司的董事长陈礼标,称“与其他的影视、文学、动漫等不同的是,这款游戏的交互能力并不局限于单一的输出,而是通过与玩家进行频繁的交互,提高了对文化的理解。”

可以看出,游戏产业是中性的,关键是各游戏公司如何发展,如果在技术上有追求,用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去赚外汇,大概率是会被鼓励和认可的。

3

尽管米哈游上了《人民日报》,但该公司旗下的著名游戏《原神》,在运营过程中也陷入了争议。

《国际金融报》今年6月份报道称,在《原神》游戏中,未成年人轻易就能找到“门路”充值数万元,家长想追回损失却遭遇重重难关。

有家长发现,尚未满14周岁的孩子自去年5月起就陆续向《原神》充值,金额已经超过两万元,而自己完全不知情。

3月下旬起,家长多次拨打米哈游热线说明情况并申请退款,没有想到的是,她的诉求遭遇客服数次推诿,并以提交资料存在差错等为由拒绝退款。无奈之下,忍无可忍的家长在今年5月中旬将米哈游诉至法院,随后一直为案件奔波。

该家长称,据她观察,《原神》游戏登陆过程中没有人脸识别认证,充值过程更是没有身份甄别等防范未成年人的措施。

对此,米哈游方面称,公司积极响应主管部门要求,已接入了国家统一规定的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认证系统。目前,人脸识别系统正在试运行中。

另据未来网9月份报道,原神、汤姆猫跑酷等游戏的“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

“原神”“迷你世界”“汤姆猫跑酷”“开心消消乐”等游戏在初次下载后则会弹出实名认证界面,用户需要输入姓名、身份证号即可完成验证。

报道称,这也意味着,若未成年人获取了成年人的身份信息,也可轻松绕开防沉迷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