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字经济的监管尺度和态度,高层有新定调。

据新华社报道,8月21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第三次专题学习,主题是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关于数字经济监管,李强指出,要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秉持包容审慎监管态度,提高常态化监管水平特别是增强监管的可预期性,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不断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

一见财经注意到,“包容审慎监管”是高层关于数字经济监管的新定调,和以往有所不同。

去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定调的关键词是“常态化监管”,意味着国家对平台经济的监管风暴结束,互联网平台企业迎来重大利好。而过去两年的要求是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之后,包括央行、证监会等相关部门都相继表态,强调“提升平台企业金融活动常态化监管水平”。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平台经济,表述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可见,从去年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对于数字经济,“常态化监管”是主基调,但现在有了新的表述。

分析人士指出,和“常态化监管”相比,“包容审慎监管”的监管强度显然降低了。所谓“包容”就是对那些未知大于已知的新业态采取包容态度;所谓“审慎”,就是当新业态刚出现还看不准的时候,不要一上来就“管死”,而要给它一个“观察期”,但还是要严守安全底线。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数字经济与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权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称,“包容审慎监管”要求政府不因市场出现了一些问题而立即转向过度监管,也不能以包容的名义放弃必要的审慎监管。

不过,刘权强调,“包容审慎监管”主张并非先发展后规范或先规范后发展,而是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包容审慎监管可以有效破解“未知大于已知”状态下传统监管的危机,契合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需求,是对政府与市场关系在监管领域的最新理论表达。

事实上,去年经济工作会议后,官方一直不断释放对数字经济支持的信号。

工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云明8月19日在一个论坛上表示,数字经济的发展关乎构建国家竞争的新优势,决定全球的未来格局。

8月22日,光明日报理论版整版刊登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文章,其中《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一文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占GDP比重41.5%,名义增长10.3%,已连续11年高于GDP增速。

文章指出,“数字经济的普惠属性符合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发展数字经济不仅创造物质财富,也创造精神财富。”“数字经济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

可见,目前中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包容审慎监管”有望释放数字经济发展的潜力,为平台企业进一步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