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国产球鞋频频上热搜,其原因在于:
“一双李宁球鞋原价1499元,在得物APP上转手价高达48889元,暴涨31倍!”;
“有炒鞋客一口气扫了10多万元的货,赚回了一辆车!”。
这次国产球鞋被爆炒,不是个小事情。
前段时间,一些西方品牌球鞋“玩火自焚”,在抵制新疆棉花引发公愤,爱国网友纷纷用脚投票,下单李宁、安踏等知名国产品牌,以实际行动表达朴素的爱国情怀。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李宁等品牌国产球鞋在得物APP被爆炒。
4月6日,得物针对近日国产球鞋疯狂涨价做出回应,指出价格波动为平台卖家个人设定,目前已下架相关三款球鞋。
此外,得物发现另20款球鞋存在卖家标价浮动较大的现象,也做出了下架处理,并对3名涉嫌恶意影响商品标价波动的卖家采取封禁措施。
虽然得物回应并采取了相应措施,但随着舆论发酵,央媒陆续发声驳斥炒鞋行为。
中央政法委长安剑在题为《“爱国主义怎容投机倒把”“这场炒鞋闹剧,该收场了!”》文中喊话:
爱国主义是凝聚人心的旗子,不是投机倒把的幌子。
爱国主义是根植于人心、融汇于骨血的高尚情怀,经不起消费,更容不得绑架!
炒鞋客闻到铜臭,便蜂拥而至,打着爱国旗号榨网友骨血,一通操作“猛如虎”,将国产球鞋炒到畸形地步,自己赚得盆满钵满,却把网友当“韭菜”割,将国人的爱国情怀肤浅化、利益化、消费化,这无疑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无理消费,对民族精神的粗暴消解!
打爱国主义的算盘,不仅可耻,还可恨!
4月6日,光明日报客户端发表时评《热炒国产鞋涨价31倍,谁在收割智商税?》称,中国消费者爱国产品牌,本属人之常情,绝不应该成为某些“炒鞋客”的可趁之机。那些恶意炒作国产品牌球鞋的相关平台,也有消费广大用户的爱国心之嫌。相信明眼人,都能看穿他们的伎俩,不会盲目跟风。
光明日报指出,相关监管部门不妨适时出手,尽快干预。首先是通过权威机构发声,向公众说明这场“炒鞋”的利害关系,为这场风波降降温。其次,也该严查部分“炒鞋客”和相关平台,禁止其恶意助长“炒鞋”风潮,让部分国产球鞋尽快回到正常价格。
……
据一见君梳理,目前至少有六家央媒斥炒作国产鞋行为:监管应坚决出手!
炒鞋不是最近才有,早在2019年10月,在炒鞋市场疯狂数月后,惊动了央行。
央行上海分行发文《警惕“炒鞋”热潮防范金融风险》指出,国内球鞋转卖出现炒鞋热,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并且点名批评了10余个炒鞋平台。彼时,还未更名为得物的毒APP排在首位。
简报称,目前国内已有10余个“炒鞋”平台,包括得物、Nice等,呈现出参与者数量多、交易量大、价格波动剧烈等特征。其背后不仅可能存在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问题,而且“炒鞋”交易呈现证券化趋势,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为炒鞋平台提供分期付款的加杠杆服务助长了金融风险;暗箱操作的平台一旦“跑路”,就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该简报还称,要加强对涉及“炒鞋”平台的资金交易监测,强化对“炒鞋”平台风险特征的识别。
北京日报当时就指出,平平无奇的鞋子,怎么看都不是一样值得拿来“炒”的东西。但随着潮鞋文化的兴起,鞋厂、渠道、资本、时尚博主纷纷下场,上游控制货源、制造稀缺;中游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下游明星带货、炮制文化,一双鞋可以获得几倍于售价的利润。
北京日报还称,更有渠道商推出APP糅合期货、打新、鉴定、交易所等元素,通过移动支付、有偿分享等方式拉低门槛,甚至利用网贷、期权加大杠杆,扩大“击鼓传花”游戏的范围。广大年轻人很容易被一两个发财案例冲昏头脑,最后随着平台“跑路”成为“接盘侠”。将防范“炒鞋”纳入金融风险提示,绝非小题大做。
现在看来,央行之前的提醒,有些平台和“炒鞋客”并未放在眼里。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