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和一场“运动式”的教育改革关系很大
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事件。
7月11日晚上,堂弟来北京工作,我请他吃饭,闲聊间,他说我们村的小学,一个班级现在只有5、6名学生。
我们村小学位于陕西关中平原——咸阳市武功县某村。
想当年(1991年—1997年)我上小学时,一个年级虽然也只有两个班级,但每个班就有45名左右学生,一个年级就有近100名学生。
现在,过了20多年后,每个班的学生只有原来的九分之一,他们都去哪儿了?
01
对于堂弟描述的农村小学“衰败”现象,学生数量的悬殊差距,我很是惊讶。
出于职业习惯,专门查了资料:我们村至今13村民小组,户籍总人口2954人。
毕竟一个近3000人口的大村,现在一个班级只有5、6名学生的现象,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不能理解。
出于好奇,在网上搜了一下,我们村的现象不是个例。
仅据媒体最近报道,我国经济大省浙江就有两例:
2018年7月10日,《绍兴晚报》刊发表题为“一个年级两名学生,‘麻雀学校’坚守在大山里”描述到,六年级尚有15名学生,四年级减少到7名学生,一年级就只剩下5名学生了,其中两名是本地孩子,3名是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全校学生只有55人,且学生数量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这是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上灶完小的生源现状。
附近的王化完小人数更少,全校仅41名学生,其中三年级仅2人。
6月20日,《浙江新闻》在刊发标题为“大山深处的坚守:探访即将消失的山区小学”一文开头写到:完成中考,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龙南乡建兴小学仅有的3名小学六年级学生9月份将入城区学校读书。这个70年的学校也将自然消亡。
建兴小学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立,曾在2011、2012、2013学年连续获得丽水市小学教学质量管理效益奖一等奖。
10多年前,建兴小学还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师生三四百人。2003年学校撤并,留下小学部。
从2013年起,学校就没有招到新生。之后,学生越来越少,从去年秋季开学至今,全校仅剩下3名六年级学生。
3月1日,《新华社》刊发一篇题为“乡村教师坚守18年 ‘中国最孤单小学’仅有1名学生2位老师”的文章写道,这也许是中国最孤单的学校。
开学仪式上,高高的旗杆下孤零零地站着三个人:41岁的班主任陈洪艳、41岁的体育老师刘海涛和唯一的学生:12岁的王浩。从几年前开始,吉林省公主岭市三门李村小学只剩下两个老师、一个学生,成为一所罕有的“独生小学”。
海南省海口市也有此现象。
2017年9月12日,据《新华视点》有一篇报道,题为“小学开学10天只来了3名学生,老师的话让人泪奔…”
文章描述到,9月10日教师节将至,海口市西秀镇龙头小学负责人吴清云的心境却很复杂:这所乡村小学新学期开学已有10天,却只有3名学生前来就学。
02
这种“空巢”现象,其实早成蔓延全省乃至全国的“通病”。
我又搜索了解了很多省份,安徽、山西、湖南、河北、甘肃、内蒙、吉林……诸多省份都存在该现象。
人去楼空、村校凋敝,农村教育“空壳化”是当前的真实写照。
有资料表明,全国平均每天就有63所农村小学消失。以下是近10年中国农村普通小学在校生人数(国家统计局已经无法查到2013年以后的数据)。
从上图可以看出,2004年,农村小学生人数为7379万人,到2013年就锐减至3217万人,10年间减少了4100多万人。
农村小学生减少的直接原因是农村小学的减少(也有人说是因为学生减少了,所以学校减少了)。以下是近10年中国农村小学数量。
从图上可以看出,2004年农村小学数量为337318所,2013年锐减到140328所,只有10年前的一半都不到。
奇怪的是,虽然农村学校和在校生人数都在减少,农村人口也在减少,但是后者减少的幅度远远小于前者。
以下是近10年来乡村人口数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年乡村人口是7.45亿,2014年是6.18亿。这可以从侧面证实,有一大部分农村人将孩子送入城镇读书,这是农村小学生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03
和堂弟聊完,我脑海里一直回荡着几个问题,为何会频频出现该种现象?
业界共识是:学生流失增多,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密不可分。许多家长进城务工,也把孩子转去城市读书,或者选择到镇上的小学就学,村里适龄入学儿童逐年减少。学生们都进城了,乡村小学也就没落了。
由于农村生源持续减少,新问题又出来,导致 “城满、乡弱、村空”的局面。
根据此前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指出,由于农村学校大量向城镇和县城集中,直接后果是在城区出现超大班额和巨型学校,在许多地方,学生人数达五六千人的小学、一二万人的中学已不在少数。
一名县级教育局负责人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近年来县城学生人数增多,政府新建扩容了一些学校,但还是不够用。“为躲避一些领导和家长找关系,一到暑假不少校长的手机都处于关机状态。”
农村无人上学,城镇学校却进校难。造成今天这种局面,其实多少和起始于90年代末的“撤点并校”不无关系。
2001年,全国范围内开始了一场对全国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的“教育改革”,具体说来,就是大量撤销农村原有的中小学,使学生集中到小部分城镇学校。
统计数据显示,从1997年到2010年的14年间,全国减少小学37.15万所,其中农村小学减少30.21万所,占全国小学总减少量的81.3%。
“撤点并校”不仅使农村学校和农村学生大量减少、城镇巨型班级的出现,还导致农村孩子上学的路程变得更远、更难。
2011年,国家审计署发布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查报告,全国1185个县25127所县镇小学的服务半径平均扩大了43%,从2.96公里扩大到4.23公里。特别是西部地区的270个县的小学服务半径扩大幅度为59%,达到6.09公里。
上学难导致农村孩子上学成本加大。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几年前在7个省县镇小学进行的抽样调查中,撤消后小学生住宿花费成为农村家庭新的开支,平均每年1157.38元。
现在,“撤点并校”已经实行了18年,一直以来,这个政策的效果都是毁誉参半,他是造成今天中国农村教育的罪魁祸首吗?
过年回家笔者发现,不仅仅学生少了,农村人烟稀少了,除了老弱病残,几乎看不到年轻人尤其是学生模样的少年,整个村庄死气沉沉,荒废颓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