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正式进入“刘鹤周期”

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今后的主要目标就是去杠杆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几乎没有他的言论,但很多代表委员讨论的话题基调都是他参与制定的。

他就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刘鹤。

美国彭博新闻社称刘鹤为“中国的萨默斯(美国白宫原首席经济顾问)”,国内媒体将他列为当今中国最重要的经济智囊榜单之首,他在中国财经界的地位可见一斑。

刘鹤平时很低调,但他一亮相都是非常重要的场合,1月末,他代表中国参加了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月末,他代表中国访美。

3月3日,在两会召开之前,他结束美国之行回国,虽然没在两会上露面,但他最重要的经济主张——去杠杆被热议。

 01

一见君仔细对比了3月5日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经济方面的表述,很多内容和刘鹤此前在达沃斯论坛2018年年会上的致辞相似。

比如高质量发展。报告中的表述是:“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

刘鹤在达沃斯论坛上的表述是:“未来中国‘一个总要求’就是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今后几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结构政策、改革政策、社会政策都将围绕这个总要求展开。”

他表示,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正处于从人均收入8000多美元向1万美元、进而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历史阶段。

在这种情况下,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涵,就是从总量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就是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又比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

同样,在刘鹤于达沃斯论坛的演讲中,三大攻坚战早已“剧透”。

具体的表述是这样的:“‘三大攻坚战’就是中国决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刘鹤当时表示,按照“木桶原理”,“三大攻坚战”就是补齐中国发展中的三个最突出的短板,从而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刘鹤表示,中国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针对影子银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突出问题,争取在未来3年左右时间,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

关于精准脱贫攻坚战,刘鹤表示,过去五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从约1亿人减少到3000万左右。未来三年,中国的任务是基本消灭绝对贫困,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关于污染防治,刘鹤表示,未来三年,中国将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资源消耗强度降低,打赢蓝天保卫战。

 02

不仅政府工作报告,经济界的代表委员中,很多把防范金融风险作为会议发言的主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刘鹤副手)表示,防范金融风险是我们今后三年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它的任务非常艰巨。

杨伟民给出四条具体建议,最重要的一点在于金融系统本身,首先要控制货币总量,控制信贷的增量等等。同时把监管的漏洞补上,补齐监管的短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表示:“不能像此前有段时间‘脱实向虚’,搞一些委外业务、通道业务,资金层层转移和腾挪,价格层层加码,这样对实体经济降低成本起了反面作用,同时也造成金融风险的隐患。”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表示,要防范金融风险,金融机构的衍生产品不能太多,要有所限制,否则,这些衍生产品带来的风险不确定性就会增加。从而导致出现“灰犀牛”或者“黑天鹅”的情况。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刘新华6日在上海代表团参加小组审议时说,防范风险,金融风险是重中之重。

根据他提供的数据,2017年末股市杠杆资金为1.9万亿元,较2015年6月下降60%。融资融券从2.27万亿元下降到1万亿元以下。

另外,A股动态市盈率21.4倍,较2016年下降20%。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李晓鹏表示,促进金融控股集团的健康发展,应加强金融控股公司股东的审查,与此同时,要坚持不同牌照在营运上的风险隔离。

 03

关于刘鹤及其经济主张,瑞信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私人银行高级顾问陶冬看的很透。

陶冬表示,朱镕基当年在中国经济、房地产市场、信贷周期出现炽热泡沫之际,临危受命,主导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宏观调控,迅速扑灭了四处燃烧的通胀之火,控制住银行信贷的闸门,为其宰相生涯划出了浓重的第一笔。

刘鹤上任之时,中国没有通胀之火,但是十余载的信贷扩张却带来了债务洪水,高债务杠杆、高信用风险开始威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金融稳定性,“去杠杆、防风险”成为政府的首要宏观政策目标。

而且经济增杠杆,主要不是通过银行贷款或债市融资进行的,非标准化金融产品、银行表外扩张、跨资产种类套利等,是这轮信用扩张的突出特点,使得政府监管和风险防范变得十分棘手。这是刘鹤为首的中国政府新经济团队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中国经济周期性风险所在。

他预测,刘鹤式调控的主打是降低乘数效应。中国的政策利率水平和基础货币供应量其实变化不大,但是十九大之后的监管力度却增强了许多。

现在,中国政府已经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自信,在债务未成危机之前主动去杠杆,积极加强监管力度,消弭跨部门跨资产种类的风险盲点,为防控风险赢得了先手。

同时,中国的资本跨境流动仍受控制,债务主要以内债形式存在,因此承受外部冲击的能力较强,为在稳定国内资金信心的情况下处置债务问题提供了条件。

升上去的杠杆,最终需要降下来,悬念不过是政府主动去杠杆,还是市场主导去杠杆。政府主动寻求降低杠杆、控制风险,是明智之举,中国的货币信用世界,正在步入“鹤周期”。

中新社旗下的《中国新闻周刊》在此前的文章称,在中国政权体系中,有一些专门的领导小组,具体的事务则交由下设的办公室来执行处理。

这些办公室扮演的角色,类似于对应领导小组的参谋和助手,是各方面情况上传下达的中心枢纽。

刘鹤所在的中财办就是这样一个财经工作的枢纽,这几年,在刘鹤的领导下,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一改昔日的低调,从幕后走向前台,变得越来越活跃。

所以,不要怀疑监管层去杠杆的决心,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今后的主要目标就是去杠杆。

| 一见财经(ID:yijiancaijing)原创,转载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