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改革落地,蚂蚁集团拿到金控牌照不远了

6月2日,新成立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央行、证监会,发布了1号文件。

这个1号文件不简单,它标志着金监总局改革落地,开始行使权力,之前因为机构改革被搁置或拖延的很多事情可以正常进行了。

新组建的金监总局有很多职责,除了原银保监会管辖银行、保险、信托公司的职能之外,还将央行对金融集团的监管职责、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以及证监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收入囊中。

以上职责中,外界关注度较高,对金融行业有重大影响的无疑是对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的监管工作。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去年8月,由央行批准设立的金融控股公司共有3家,分别是“中信金控”、“北京金控”及“招商局金控”,已经受理申请的有“光大集团”和“万向控股”。

从名单看,其中4家都是国有金控集团,民营金控集团只有“万向控股”一家。而呼声较高,合规需求最迫切的蚂蚁集团金控牌照还没有任何进展。

事实上,监管部门多次喊话蚂蚁集团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

2020年末,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联合约谈了蚂蚁集团,要求5大整改,其中一条专门提到:依法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确保资本充足、关联交易合规。

2021年4月12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再次联合约谈蚂蚁集团,监管部门对蚂蚁集团的整改要求同样是5大整改,其中也有一条专门提到,蚂蚁集团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所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全部纳入金融控股公司接受监管,健全风险隔离措施,规范关联交易。

为符合监管要求,据不完全梳理发现,蚂蚁集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改:

2021年末,蚂蚁集团分别将“花呗”和“借呗”进行品牌隔离,将合规业务整合到蚂蚁消金,依法落实资本监管;同时将金融机构与蚂蚁集团共同出资的“联合贷”业务中的蚂蚁方出资比例,由2%提升至30%,大幅提高资本金要求。

2022年1月,蚂蚁集团关闭互助平台“相互宝”。

2022年4月,蚂蚁集团又和网商银行进行切割。

同时,蚂蚁集团表态:将整体申设金融控股公司,实现金融业务全部纳入监管。但之后就没有实质性进展了。

今年1月7日,蚂蚁集团公布整改的最新举措,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马云放弃对蚂蚁集团控制权,马云在蚂蚁集团的表决权从约53%股权的降为约6%,包括马云等在内的10名自然人分别独立行使股份表决权。

此次蚂蚁集团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意味着,马云不再持有绝大多数股份,放弃了对蚂蚁集团的独家控制权,蚂蚁集团整改基本完成,在监管层面走向合规,蚂蚁集团迎来了新生。

1月13日,央行金融市场司负责人马贱阳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11月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按照金融委工作部署,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金融管理部门指导督促下,包括蚂蚁集团在内的14家大型平台企业针对过去金融业务存在的无牌经营、监管套利、无序扩张、侵害消费者权益等突出问题已基本整改完成。

对照蚂蚁集团这两年的整改结果,“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进展缓慢。

5月18日,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揭牌仪式上,首次公开亮相的党委书记李云泽明确表示,“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努力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大力推进央地监管结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担当负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积极营造良好的金融法制环境,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筑牢守卫国家金融安全的钢铁长城。”

何为监管空白和盲区?金融控股公司肯定是其中之一。不仅蚂蚁集团,目前很多金融控股集团,仍处于“无证驾驶”状态,比如平安集团、腾讯金融业务、苏宁金融业务、京东金融等。

一见财经认为,金监总局重组落地,蚂蚁集团金融控股牌照的获取或许有加速的可能性。蚂蚁集团整改已经基本结束,而获得金融控股牌照是蚂蚁集团合规的最后一步。

种种迹象表明,蚂蚁集团获得金控牌照,可能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