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历来不缺话题,但当下出现了新苗头。

一个显著现象是,深圳唯一的一家三级甲等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康宁医院”里,多出了许多中小企业主的身影。

另一个现象是,来自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黄杰的一项最新调查表明,长珠三角一部分下海型企业家的子弟却选择回到体制内工作。特别是各类政府机关和大型企事业单位。

第三类现象是,大学生“国企热”、“考公潮”升温,民营企业就业热度降低。

这三则看似毫无联系的显著现象,其实意味深长。

|1|

今年2月深圳统计数据显示,中小企业数量超过250万家,占全市企业总量的99%以上。毫无疑问,他们是深圳经济的毛细血管,更是活力之源。

“最近,接诊了许多焦虑的老板们。”每日人物援引深圳市康宁医院临床精神病研究室主任王永军的话称,从2020年疫情开始之后,明显感觉到康宁医院的门诊量越来越大。

“即使是很贵的特需号,仍然是供不应求。每周二下午,正常情况下是预约5个病人,疫情之后,基本上每次都要加号,最多一次,我一个下午加了五六个患者。”

整个医院每天门诊量都超过2000,睡眠、焦虑、抑郁这三个科室的专家号都很难挂,放出去很快就全挂完了。调查显示,几年时间,康宁医院的门诊量翻倍。

王永军称,大大小小的企业主、创业者普遍处于焦虑状态。很多老板就诊的时候会有秘书陪同。他们不仅有自己赚钱的压力,还负担着很多家庭的生计。

不过,他们不避讳来康宁看病,一方面是这些企业主相对来说经济基础比较好、世面见得多,敢于面对自己患病的事实;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生活引发的焦虑,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了不得不治疗的地步。

民营企业出现了三个新苗头,意味着什么?

今年5月,深圳的抗疫灯光秀打出了这样几个字——保绿码,搞钱钱。但对于身在开放、包容的深圳的很多中小企业主来说,搞钱正变得越来越难。这也是他们去精神病院就诊的原因之一。

|2|

来自长三角的民企是另一番景象。

经历了近四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民营企业已经进入代际传承的高峰期,“民企二代”接班日益普遍。然而,长珠三角一部分下海型企业家的子弟却选择回到体制内工作。

研究显示,约有30%的“民企二代”在家族企业外工作,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在公共部门,特别是在各类政府机关和大型企事业单位。

相对于底层出身的企业家,体制内出身的下海型企业家由于其与国家的密切联系,在商业活动中获得了更多经济和政治事务上的竞争优势,包括银行信贷、土地审批、税费减免、政治荣誉等。这些优势帮助下海型企业家在商业上取得巨大的成功,并最终成长为中国民营经济领域的中坚力量。

事实上,正是由于切身经历,当子代踏入劳动力市场时,下海型企业家会有意安排子代回到体制内工作。根本目的在于维持和巩固家族的既有地位,实现家族的“基业长青”。

当然,在国家主导的政商秩序下,回归体制的“民企二代”内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根据理论和观察,大体上可以识别出两种类型:一是所谓的“保守型”,即将回到体制内视作是生活稳定和地位提升的保障。这种保守型回归通常发生在中小企业二代身上。由于企业规模较小、所处产业较低端,企业家及其子弟对企业未来发展不抱乐观态度,或者认为“技术更新必然淘汰老旧产业”,或者嫌弃“实业太苦、利润太低”。

对于这一类二代,回归体制内是一种较安全的职业策略:他们本身已经衣食无忧,回到体制内主要是不想再过父辈宵衣旰食的奋斗生活。

另一种类型是“进取型”,即将回到体制内工作视作是政治投资,最终是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这一类型的二代通常来自大企业家庭。由于企业规模较大,子代无论是否愿意,一般都要继承家族企业。因而,他们在体制内工作是过渡性的,主要目的是锻炼能力、积累人脉。时机成熟,他们最终会回到家族企业工作。

有分析指出,“民企一代”父辈下海前在体制内工作;下海后离开体制,发家致富;“民企二代”大学毕业后,选择重新回到体制内工作,家庭内部职业地位传承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3|

2022年4月,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国企热、考公潮升温,民企热度降低,共同折射出本届毕业生在选择工作上的求稳心态加剧。

“不是说到公共部门找工作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而是要看到这种趋势本身蕴含的原因,反过来看实际上是因为民营企业发展的动力受到了一些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表示。

对于“考公热”这个现象,陆铭觉得要跟经济发展的结构结合在一起去理解。

陆铭介绍,最近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的增长出现了阶梯式的逐渐放缓,其中民营企业的发展动能有所下降。

“最近一段时间,在有些行业和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政策的变化,对原来高歌猛进的行业出现了比较严格的管制,让大家觉得在民营部门就业好像不确定性越来越大、风险越来越高。会给大家一种印象,国有企业好像比较安定,公务员更加‘旱涝保收’。”陆铭说。

|4|

尽管新苗头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民营企业难,有的企业家因此得了精神病,有的让自己的孩子回到体制内,也有大学生放弃民企,热衷考公,进国企。但我们也看到中央正将真金白银送达到企业、稳定市场主体预期。

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最近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正平稳有序落地,其中微型、小型、中型、大型企业存量留抵退税梯次性集中退还的任务基本完成。截至6月25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约2.58万亿元。预计上半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将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约2.86万亿元。”

7月5日,全国工商联发布的“助微计划”推进情况报告显示,由全国工商联会同多家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共同发起的“助微计划”实施两年多来,已累计发放贷款超过4万亿元,有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通过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通过放贷助力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是一贯的、有力的,民营企业也可以感受到政策带来的获得感。

对于民营经济碰到的问题,党中央都是看在眼里的,并且已经拿出了切实的改革举措。现在的很多改革举措都围绕怎么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有益于、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

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广阔前景充满信心,民营经济经历的困难也只是暂时的,拥有的将是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