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历时一个月的“618狂欢节”终于落下帷幕。

几天后,京东集团CEO徐雷发了一条朋友圈:今年的“618”是京东19年来最艰难的一次。

徐雷说的是实话,今年的“618”失去了昔日光辉,显得格外冷清。

京东交出的战报显示,“618”活动期间累计下单金额3793亿,同比上涨超过10.3%。尽管如此,与去年27.7%的涨幅相比,今年的表现逊色不少。

“618”狂欢节起源于京东的店庆日,后来成为国内最大的网络购物狂欢活动之一。但今年的京东“618”显然在走下坡路。

蹊跷的是,在京东公布“618”战绩前两日,刘强东减持了京东集团A类普通股450万股,价值约2.7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71亿元。

“618“大促走过第十五个年头,一些变化也在悄然发生。

|电商平台普遍低调,京东依然高调

今年的电商平台比往年低调了不少。

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拼多多等均未公布销售数据。以阿里巴巴为例,不仅没有公布整体销售规模和增速,也没有公布诸如2021年“新品牌成交榜”“天猫店铺交易排行榜”等特色数据,仅旗下的菜鸟网络公布了譬如“预售极速达”之类的鸡肋数据,无关痛痒、草草了事。

对618“不太感冒”的拼多多也只是发布了手机、家电等行业战报。战报显示,在618期间,拼多多手机类目GMV增长了148%,家电全品类销售规模增长了103%等。

除此之外,关于最重要的大促销售额等数据,官方依旧只字未提。

后起之秀的抖音电商,在618战报中也只是给出了大促期间,抖音电商直播总时长达4045万小时,成交额破千万直播间达183个等不痛不痒的数据。

与这些平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京东依然高调。

为了烘托气氛,京东很早就开始了营销了。在“618”刚开始的几天,京东投入了不少。

“618”大促落幕,各大电商平台中只有京东公布了战绩。2022年京东“618”大促期间累计销售金额3793亿元,高于去年的3438亿元。但同比增速仅为10.3%,已经创下近几年的增速新低。

分析人士指出,京东在“618”上如此偏执,一方面是“618”有明显的京东标签,不能自己创立的活动自己不投入大力吆喝;另一方面,京东在直播形态探索上的掉队,为了保住最好的体面,不得不把“618”放在特殊的位置。

618大促曾经是各大电商平台的兵家必争之地。为了得到营销上的“第一名”,各大电商平台纷纷为自己的销售数据“量身定做”统计口径。但是随着用户增长陷入瓶颈,曾经的高速增长已经难以复制,不再高调发布销售统计数据似也不难理解。

曾几何时,每当618大促来临,电商平台纷纷与各大卫视联手推出购物晚会,各路明星你方唱罢我登场,精彩非凡、好不热闹。而在今年,已经难觅晚会踪影,电商平台曾经的盛况也逐渐远去。

|商家在夹缝中生存

6月19日中午,小米公司公布618大促终极战报:五大平台安卓手机品牌销量和销售金额第一,全渠道销售金额突破187亿元。只是在战报的宣传中,小米并没有说他们去年的成绩是190亿元。

整体来说,小米的成绩还算可圈可点。但在小米背后,还有无数焦虑的商家在夹缝中生存。

本应该是大促主角的商家,在很多时候是陪太子读书,赔钱赚吆喝。

一方面,为了配合平台大促,许多商家自己拿钱补贴消费者。平台推出的各类优惠活动中,一部分由平台负责补贴,另外一部分则是需要由商家去负担。销量虽然上去了,但是实际利润却未必增加。

另外一方面,则是要面对高昂的营销费用。以国货美妆为例,在直播时国货美妆通常会被收取30%至40%的佣金,如果是头部主播比例可能会达到50%以上。为了拓展线上营销,高昂的佣金、占坑费已经成为商家不能承受之痛。

在今年,由于各地疫情反复,供应链与物流同样影响了对商家产生了影响。

此前,商家为了参加618大促,通常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货和营销,但是从今年3月份起,在江浙沪等“包邮区”接连发生疫情,各地出台的防控措施也有所不同,导致许多商品不能及时入库,大大影响了商家的积极性。

|消费者捂紧了“钱袋子”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自618成为购物节以来,从最初简单的满减返现到后来的“玩游戏、得令牌”,从一开始的“抢红包”到邀请好友“组队盖楼”,再到各种“整点抢”“预售”的复杂升级,平台、商家推出的各类优惠措施也越来越多,令消费者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但是消费者也发现,部分商家存在或者先提价再降价,或者虚构原始价格,或者下单后不履行价格优惠承诺的行为,导致消费者即便用满平台的消费券,也只是使得最终价格与平时价格相差无几。此外,产品假冒伪劣、以次充好、配送质量等问题也极大地消耗了消费者的热情与信任。

在这样的情形下,“下单立省50%,不买立省100%”成了不少消费者的选择。

消费者捂紧“钱袋子”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受个人可支配收入下降的影响。在复盘今年的618大促时,一个被媒体反复提及的数据便是,4月份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而到了5月份这一数据则是同比下降6.7%。同样,在新浪微博话题讨论度上,2022年“618”话题阅读次数仅为4.4亿,与2018年时10.8亿的阅读次数相比,减少超过六成。

种种数据显示,消费者对于“618大促”的热情已经大不如前。

为了重燃消费者热情,各地政府掏出真金白银,纷纷出台鼓励消费的各类政策。向消费者发放购物券,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不一而足。

国内外经济大环境不景气,许多企业不得不裁员减员,这直接影响了一部分人的经济条件;在一些疫情反复的地区,部分经营场所暂停营业,对于许多个体工商户来说则是手停口停,没有了收入来源。

收入下降、经济形势不明朗,许多消费者则是选择了勒紧裤腰带,在购物时更加理性,延迟消费甚至是减少消费。而修复消费热情,也远不是进行补贴这么简单。

|刘强东大规模减持,也要“躺平”了?

除了京东,电商平台们普遍低调,商家和消费者们热情不高,就连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似乎对京东的信心也在减弱。

退居二线的刘强东已经很久没有露面了,最近却因一则减持套现的消息,令低调的刘强东再度成为舆论焦点。

据美国证监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刘强东于6月17日减持京东450万股,按照当时的平均股价测算,此次减持套现了2.7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71亿元)。

在6月17日之前,美国证监会还附加披露了股东Max Smart Limited减持情况。

数据显示,自5月23日起,Max Smart Limited接连减持美股京东股票,截至6月16日,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减持了1.11亿股,价值6.5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8亿元。

据京东集团招股书显示,Max Smart Limited为刘强东通过信托实益拥有的英属维尔京群岛公司,刘强东为唯一董事。

此外,刘强东还在4月底至5月初减持了京东健康4.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8亿元。

综上所述,在卸任京东集团CEO短短两个月时间,刘强东通过直接间接减持京东集团、京东健康股票,累计套现约66.31亿元。

刘强东为何最近大规模减持?京东方面并未给出和具体理由。但另一件事最近引起外界巨大关注。

据上海证券报最近报道,一名神秘女性中国富豪,因为在海外大手笔买买买火了。根据种种线索显示,这名署名为“Nani Wang”的女性,或与京东及刘强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据第一财经报道,意大利撒丁岛当地媒体L'Unione Sarda于6月18日晒出一座庄园的照片以及交易支票,称一位中国的神秘女富豪一次性支付8000万欧元(约合5.63亿元人民币)买下了当地豪宅。

支票信息显示,这名神秘富豪名叫Nani Wang。意大利媒体称她的背景为“中国电子商务巨头”,33岁,出生于中国江苏省。

天眼查显示,2018年12月在香港成立的京东系公司JD Health (HK) Limited负责人名为Nani Wang,职位为Director。

另外,通过查阅天眼查,有一位中文名为“王娜妮”的人士,曾于2019年1月28日以注册资本100万和刘强东共同创立了宿迁智弘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现在,根据公开资料还无法确认“王娜妮”与“Nani Wang”是同一人。

今年的“618”是刘强东退居二线后的第一个“618”,但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京东的“618”还能持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