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在鸟巢体育馆盛大开幕。在开幕式中,流光溢彩的8K超级地屏和巨型“雪花”主火炬台惊艳亮相,令全球观众大饱眼福。在这背后,有中国科技巨头京东方的身影。
这已经不是京东方在重要舞台上的首次登场。细数最近几年的国际赛事和国家大型活动,从2016年里约奥运会全球首次顶级赛事8K超高清实况转播,到2019年国庆70周年庆典上3290块光影屏表演,再到东京奥运会为中国击剑队提供训练的“秘密武器”,每一次京东方都深度参与其中。
虽然现在是京东方的高光时刻,但回顾过往,这家企业曾经也深陷泥潭,一度濒临破产。京东方的逆袭过程,值得很多企业学习和借鉴。
1
京东方的前身是北京电子管厂。同众多老牌国企一样,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风光无限,在向市场转型中却屡受挫败。至改制前夕,京东方已经徘徊在破产边缘。
1993年,新任厂长王东升带领企业进行改制。通过职工集资以及银行的债转股,企业顺利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京东方这艘大船也由此启航。
四年后,京东方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3.5亿元。许多企业融资后投身火热的房地产行业,数钱数到手软。
当时,有人建议京东方在北京购买土地,王东升说,“我们是搞工业起家的,搞房地产我们也不懂。如果连我们这些人都去做房地产,那谁来搞工业化?我们还是搞工业化吧。”
时隔多年,当我们回首这段往事仍不禁感慨:如果当年京东方选择进军地产行业,我们无非是多了一家平庸的房地产公司,却无疑会失去一家领先的科技巨头。
审时度势,基于京东方自身的工业基础以及世界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京东方决心打破以三星、LG等日韩企业的垄断,进军液晶面板产业。
2003年,受经济危机影响韩国现代集团计划出售液晶业务。得知消息后,京东方以3.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韩国现代的液晶业务。
对于京东方而言,这次海外并购只是取得了行业入场券。通过对韩国现代生产技术的消化、吸收、改进,京东方开始在北京自主建设下一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几年时间,京东方便实现了量产。不过很不幸的是,自2004年下半年开始,全球液晶面板进入下行通道,产品价格暴跌,京东方一上场便遭遇行业“寒冬”。在2005年、2006年京东方接连巨亏,距离退市仅一步之遥。
除了经营上的困难,京东方还面临严峻的财务危机。在最困难的时候,银行纷纷下调京东方信用评级,京东方也不得不为了1000万元的贷款展期多次向地方银行苦苦哀求。
2
为了走出困境,京东方不得不断臂求生,将旗下的优质资产进行出售。
京东方先后将合资公司冠捷科技和韩国京东方股权进行转让。其中冠捷科技为当时世界排名第二的显示器制造商,每年仅分红就有3000万元;而韩国京东方则是为了收购韩国现代成立的合资企业,专利多、资产优。这两次股权转让,至今仍让京东方的管理层耿耿于怀。
此外,京东方还积极探索与地方政府开展合作。2008年,在市场都不看好京东方的时候,合肥市顶住各方压力,出资100多亿元真金白银支持京东方,同时在地块配套条件、能源供应、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便利,与京东方共同建设第6代液晶面板线。
合肥市的高瞻远瞩在若干年之后才得到印证。除了京东方,合肥市又接连押中兆易创新、蔚来汽车等,不仅获得投资上的丰厚回报,也为城市的转型升级奠定基础,被誉为“最牛风投”。
一个有意思的插曲,在与合肥市合作之前,京东方曾先后与深圳市、上海市接触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可是两次都在签约前夕,日本的夏普公司突然找上门来,提出更为优厚的合作条件。在成功搅黄京东方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后,夏普公司便找理由宣布退出,将地方政府晾在一边。
有了资金的支持,京东方开始施展拳脚。一方面,偿还银行贷款,降低财务杠杆,另一方面则积极扩充产能,筹建下一代的生产线。
与此同时,京东方自己也咬紧牙关、苦炼内功。在非常时期,京东方也拿出了非常举措。成立科技攻关团队,昼夜无休,研发面板的核心技术;组织召开誓师大会,提出“3020行动”,即产品价值提高30%,单位成本降低20%,提高产品质量;改革组织架构,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京东方始终坚持科技自立、自主创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无论是产能还是良品率均实现了大幅提升。在2007年,京东方终于走出了泥潭,实现了扭亏为盈。
3
2008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爆发。受危机影响,对液晶面板的需求降低,产品价格再次一落千丈。
经过数年的摸爬滚打,京东方不仅掌握了液晶面板生产线的设计、研发以及建设能力,科研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而且也已经摸清了液晶面板产业投资的门道。
在液晶面板显示领域,一直存在着“逆周期投资”规律。所谓的逆周期投资是指,每经过一段时间,液晶面板的价格都要经历市场波动。当产品供给严重超过需求时,产品价格便会下跌。此时,实力较弱的厂商因为承受不住亏损便会被淘汰出局,而实力较强的厂商便会趁机扩张,或是投资并购,或是投资建厂,疯狂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在产品涨价之前垄断市场。
此前的面板巨头,无论是NEC、三星还是LG,都是循着“逆周期投资”的规律而上位,实现了赢家通吃。只不过这次的主角换成了京东方。
面对疲软的市场需求,不少国外面板厂商纷纷停止投资扩建,放缓脚步,而京东方却凭借积累下来的科技研发技术以及充裕的资金,开足了马力,逆势扩张:
2009年4月,京东方6代线项目在合肥开工;
2009年8月,京东方8.5代线项目在北京亦庄开工;
2011年8月,京东方5.5代线在鄂尔多斯开工;
2012年12月,京东方8.5代线在重庆开工;
……
这期间不是没有质疑的声音。2011年,财经评论员叶檀就曾发表题为《京东方是中国高科技发展的悲剧》的文章,指责京东方长期依赖地方政府投资,陷入“越亏越建、越建越亏”的怪圈,一时跟风者众。
京东方无暇理会嘈杂的声音,继续埋头苦干。2012年,随着液晶面板价格回暖、产品需求增加,京东方也再次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4
在世纪之初,当人们在谈论中国的电子信息工业时还习惯用“缺芯少屏”来形容。彼时,以日韩为代表的国际面板巨头垄断专利、封锁技术,对中国的消费者坐地起价,赚到盆满钵满。
在很长一段时间,液晶面板位列集成电路、原油和铁矿石之后,成为中国进口总值最大的四种商品之一。中国对于液晶面板的进口数额在2012年达到峰值,此后逐年下降,恰好与以京东方为代表的中国面板厂商崛起之路互相印证。
2021年,在资本市场一片哀嚎中,京东方发布耀眼的业绩预告:预计全年收入超过2150亿元,预计净利润超过250亿元,在手机、电视、平板、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五大主流应用领域继续位列全球第一。
除了令人瞩目的经营业绩,京东方也在多项核心技术上实现了突破。京东方的产品不仅应用于国内各品牌的旗舰手机,也成功打入苹果的供应链,并有后来者居上的架势;京东方多年以来注重技术开发,在2021年位列美国专利授权排名全球TOP20,成为仅次于华为的中国企业。
以京东方为代表的中国面板厂商卧薪尝胆、历经坎坷,终于把“少屏”的帽子摘掉,也让中国的企业在行业里拥有了话语权。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