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则督查通报登上了新闻热搜。

在国务院的专项督查中发现,霸州市违规出台非税收入考核办法,向下辖乡镇下达非税收入任务,组织开展运动式执法,出现大面积大规模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

霸州,地处河北省冀中平原东部,为河北省廊坊市下辖的县级市。窥一斑而知全豹,新闻背后密密麻麻隐藏了一座普通县城的财政密码。

1

在官方通报中指出,霸州市的违规行为主要集中在:一是没有任何理由和手续就伸手向企业收费;二是对企业集中开展逐利式乱检查乱罚款;三是盲目提出超高任务向村街企业乱摊派。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0月1日至12月6日期间,霸州市就罚没收入6718.37万元,其中11月份当月入库罚没收入4729.57万元,是1至9月月均罚没收入的80倍。

无论是乱收费、乱罚款还是乱摊派,种种乱象的背后矛头都指向了一点——财政缺钱了。

先看收入方面。2021年,霸州市债务余额30.47亿元,尽管尚在河北省下达的债务余额控制数内,但考虑到霸州市当年一般公共预算仅为29.5亿元,两者之比约为1.03:1。

地方政府负债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眼前的财政压力,但每年依然需要负担一定的债务利息支出,如果到期不能偿还本金,又要面临地方政府违约的信用风险。

其他财政数据也不容乐观。根据霸州公开的财政数据,2018年霸州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43亿元,增速高达16.5%,实现了罕见的两位数增长。但在接下来的两年情形却急转直下,2019年收入28.4亿元,增速仅为3.6%;2020年收入为27.3亿元,增速由正转负,2021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9.5亿元,但其中一次性收入较多,对后期财政收入的可持续性增长不具备拉动能力。如将一次性收入剔除后,霸州市2021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仅为9.9亿元,大幅下滑。

再看支出方面。政府“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每一件事情的落实都离不开花钱,但在财力窘迫的情况下,多点开花、全面保障已几无可能。

我们在霸州市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也发现了新的表述:兜牢“三保”底线,全力保障重点领域。所谓的“三保”是指,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2021年霸州市用于“三保”及重点民生支出高达24.5亿元,保障重点基本围绕在人员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全市机关单位的正常运转以及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民生支出,除此之外的财政支出已经捉襟见肘。

一端是财政收入的持续低迷,另一端则是各项刚性支出的有增无减,财政收支难以平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霸州市出现乱摊派、乱罚款以弥补财政收入缺口的行为似乎也不难理解。

2

霸州财政陷入困境的原因复杂且多样。

钢铁曾经是霸州市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贡献了霸州市相当比例的财政收入。自2013年开始,河北省便开始布局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其中尤以淘汰钢铁产能为重点。霸州市曾经有两家大型钢铁厂,分别是霸州市新利钢铁和河北前进钢铁,在2017年底这两家企业的生产线被全部关停,直接减少税收接近10亿元。

推动绿色转型、优化产业结构本是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但现在看来,在淘汰庞大落后的钢铁产能之后,霸州市新的产业并没有立即成形,也并没有取得立竿见影的财政增收效果。

房地产业是霸州市的另外一个支柱产业。房地产行业产业链长、关联企业多,与之相关的税收举足轻重。而各地的土地出让收入则直接构成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源——政府性基金收入。

在国家“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之下,霸州市的土地市场始终处于低迷状态,多数企业仍持观望态度,拿地积极性不高,且因资金困难导致的流拍现象多有发生,直接导致霸州市的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滑。

受此拖累,霸州市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也遭遇滑铁卢,2021年,霸州市批准其当年基金收入预算为54.89亿元,但上半年仅实现收入1.4亿元,只完成年初预算的2.6%,形势异常严峻。

受房地产影响的不止是霸州市。据统计,近一个月已经有包括桂林、南宁、保定等在内的至少25个地方出台补贴购房政策,以提振持续低迷的房地产市场,从中我们也可以觉察出些许端倪。

除此之外,国内外经济大形势承压、政府持续推动的减税降费也对各地的财政收入造成了一定影响,在“既要……又要……”的话术之下,考验的无疑是地方政府的智慧。

3

面临财政收支承压,像霸州一样进行乱摊派、乱罚款显然是走了歪路、邪路。如何平衡财政收支压力?

一是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压减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大力推行零基预算和绩效预算几乎每年都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早应该成为常规动作。

可即便如此,前有贵州省遵义市等地因为违规兴建楼堂馆所被国务院通报,后有广州多名领导因大规模迁徙砍伐城市林木被查处,地方政府过“紧日子”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此外,逐步清理和规范产业政策。减少碎片化、撒芝麻盐式的产业扶持政策。此类扶持政策不利于企业增进核心竞争力,反而会造成财政资金的无效利用。避免各地“挖墙脚”式的招商引资。如果任由此类产业扶持呈泛滥之势,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竞争秩序、打破了内在的市场平衡,更容易造成地方政府互相攀比,使各地本就沉重的财政负担雪上加霜。

三是做好财政开源。合理利用债券资金。此前,财政部已经多次发文确认置换地方政府的地方债,通过延长债务偿还期限、降低利率等方式来置换各地到期的地方债。将债务杠杆率保持在合理区间,既充分发挥作用,又综合考虑偿债能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四是盘活存量资金。这也是各地政府最近几年一直在做的一件事。一些部门资金入不敷出,另外一些部门的资金却是长期占用,在账面上沉睡。国务院2015年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财政部随即出台《关于推进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拉开了全国范围内沉淀资金清理的大幕。通过收回这部分资金,可以弥补部分地区财政支出缺口,有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五是厚植财源税源。相比于举债和盘活存量资金,积极培育新兴支柱产业、推进产业迭代升级对于地方财政的贡献更持久、更稳定,也正因为如此,培植优秀产业也更艰辛、更不易,并非朝夕之功。

不过,遗憾的是,许多地方政府不愿意花费时间去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法治政府、保护企业家权益,而是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于是我们经常在新闻报道中看到,新能源汽车在全国各地四处开花、重复建设,芯片制造被各地追捧、“空手套白狼”的戏码一次又一次上演……

4

霸州市的财政处境并非孤例。

就在前不久,曾经的煤城鹤岗市发布一则公告:因鹤岗市财力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决定取消公开招聘政府基层工作人员。

消息简短,却犹如平地惊雷,在坊间引发热议。霸州市、鹤岗市都曾有过高光时刻,却又在相仿时间因财政困境陷入舆论漩涡。如何破解基层财政困局,依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