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终于因为“傲慢”的态度招致批评,而批评它的媒体不一般。
4月20日下午,几乎同一时间,《半月谈》、《长安观察》、《中央政法委长安剑》发布评论文章,集体声讨特斯拉。
这部分代表了官方对这个事件的态度。
在上述三家媒体发表评论前,4月19日事发当日,新华社就发表了题为《“车顶维权”成热点,是谁让谁不“体面”?》的评论。
新华社评论称,作为汽车行业的“明星”品牌,特斯拉对质量的自我要求、对用户的承诺需要与市场期待相匹配,这才能获得更多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
笔者发现,上述三家官媒继承了新华社评论的基调,但话说得更重,而且在评论中指出,特斯拉的产品确实存在问题。
《中央政法委长安剑》评论称,女车主以极端的方式大闹车展,扰乱了公共秩序,应当道歉。但让广大网友心有戚戚的是:如果坐下来能解决问题,谁愿意不顾体面,爬到车顶上去嘶嚎?
“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佼佼者,不能为车主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出了问题不能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爆出安全事故,一次次将车主置于险境,试问企业的责任和担当何在!”评论称,而面对车主的一次次维权,特斯拉的回应中却尽显“老爷公关”的骄纵豪横,让中国消费者心寒。
评论还指出,明知隐患却置若罔闻,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碰碰拉”继续在路上当“隐形杀手”,无视公共安全风险,不在乎“赚中国人钱、撞中国人命”,试问企业的责任和担当何在!
从公众号认证信息可以看出,《中央政法委长安剑》隶属于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该公众号会经常就热点事件发表评论。
新华社旗下的《半月谈》在评论中称,不鼓励“一闹就灵”,也不能纵容“店大欺客”。
“从网络舆情来看,特斯拉高管的傲慢回应,让很多人感到费解。”评论称,尤其“近期的负面都是她贡献的”“我觉得她也很专业,背后应该是有人的”等表述也不太妥当。
评论指出,极端维权方式不值得鼓励,但正如一些网民所说:如果消费者能顺畅维权,谁会冒险站在车顶维权?
《半月谈》在评论中呼吁,如果相关车企涉嫌“店大欺客”,有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维护消费者权益,有很多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但能否落实到位是关键所在。要让消费者维权更高效、便捷,尽量避免各种维权闹剧。
北京日报旗下的《长安观察》评论指出,不体面的维权不是特斯拉“不妥协”的理由。“一家世界级跨国公司对待消费者投诉显然应该有更成熟、更服众的做法,更重要的是解释并解决质量问题,而不是直接从动机上否定用户,完全撇清自己的责任。”
《长安观察》也指出,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上市以来,特斯拉已发生了五十多起燃烧、爆炸和驾驶失控事故,许多事故的调查结果存在争议。
4月19日,上海车展刚刚开幕,一名女子就站上红色特斯拉车顶,张开双臂对围观群众高喊——“特斯拉刹车失灵!特斯拉刹车失灵!”
几分钟后,女车主因行为过激,被工作人员抬着手脚拖了下去。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事发后,特斯拉方面却强势而不失礼貌地回应:“对不合理诉求不妥协,同样是我们的态度。”
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在展台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近期的负面都是她贡献的”“我们没有办法妥协,就是一个新产品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我们自己的调研显示,90%的客户都愿意再次选择特斯拉”。
陶琳表现出的“傲慢”激怒了网友。
4月20日,上海警方通报:两位维权的车主因扰乱公共秩序,1人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1人被行政警告。
随后,维权车主在微博上发文道歉,称警方执法客观公正,不应采用错误的方式维权,造成不好的影响,但决不妥协。
事实上,特斯拉今年来在国内确实问题频发。
4月11日,上海的特斯拉车主刘先生的车子在车库拐弯时突然刹车失灵,直至撞到墙面后才逼停。
3月11日,海南海口一名特斯拉车主蒙先生在停车场停车时,车辆在连续踩刹车的情况下无法停下,导致撞上护栏。
1月4日,山东临沂一辆特斯拉失控冲进厕所,将洗手台撞坏。司机表示失控原因是踩不动刹车。
不仅在国内,特斯拉最近在美国也因质量问题被调查。
上周六晚上,一辆特斯拉Model S轿车在休斯顿北部撞上一棵树时无人坐在驾驶位上,车祸导致两名男子死亡。
美国全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NHTSA)和美国全国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周一都表示,它们正在调查这起事故。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