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22点58分,立春;2月12日,牛年就来了!

不过,在1月29日这一天,中国产业的天空突然同时飞出四只“黑天鹅”:

海航破产重整,陈峰出局;

雨润破产重整展开,涉及债务逾700亿;

华夏幸福组建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

北大方正重整落定。

谁能想像?一个是中国航空服务业创新引领者,一个是中国低温肉制品的开创者,一个是中国领先的产业新城运营商,一个是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典范,却同是天涯沦落人。

四家企业,行业不同,起点各异,但归宿却惊人的相似。

1月29日,“海航集团”消息称:我集团收到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出的《通知书》,主要内容为:相关债权人因我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申请法院对我集团破产重整。

集团将依法配合法院进行司法审查,积极推进债务处置工作,支持法院依法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确保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

这则重磅消息之外,海航掌门人陈峰已经出局!

1月26日,海航集团的新一届党委改选中,陈峰已经不在集团党委委员之列。

同样在1月29日,来自《财新》消息显示:雨润系的破产重整工作正在展开。有债权人从破产管理人获悉,2月份春节前后审计评估可能完成。目前,已有投资人有意参与雨润的破产重整。

财新刊发的《雨润破产重整正式展开涉及债务逾700亿》一文称,1月6日,北京普拓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及其联合体向雨润集团金融债权人委员会主席中国银行、破产重整管理人金杜律师事务所正式提交了作为雨润集团重整投资人的申请函,并提出了“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重组方案,即引入包括大型央企在内的具备雄厚产业及财务实力的投资方组成重整联合体,在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将产业留在江苏。

不止海航、雨润。

还是1月29日,《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称,从债权人处获悉,华夏幸福给持有人发送了邮件通知——《华夏幸福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组建暨第一次会议安排方案》。

文件称,华夏幸福将在2月1日上午9时召开华夏幸福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组建暨第一次会议,会议采取多地视频连线及现场参会相结合的方式。

据《经济观察报》1月21日报道,2020年受调控政策及疫情影响,华夏幸福三季度销售回款大幅度下降,一年内到期债务超过千亿规模。2021年初,华夏幸福先后被穆迪、惠誉、中诚信等评级机构下调信用评级,中融信托的两笔信托融资也被传逾期。

1月29日,北大方正发布公告称,经过多轮竞争性选拔,最终确定由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代表珠海国资)、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特发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为方正集团重整投资者。

相关债权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1月18日,方正集团、方正产控、北大医疗、北大信产、北大资源的债权人共有725家向方正集团管理人申报了736笔债权,申报债权金额共计人民币2347.34亿元。

这四家巨头正在为中国企业书写现实版案例。

要知道,2017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世界500强榜单,海航集团以530亿美元的营收,位列榜单第170位。

在2019年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排名第二,海航仅次于华为。

同样,曾经的雨润也不可小觑。根据《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早在2012年雨润集团整体营业收入即已达到1061亿元,位列全国第112位。时过8年,雨润涉及债务逾700亿。

华夏幸福早在2012年就入榜《财富》中国500强,随后排名连年上升,2018、2019、2020年排位分别为135位,112位、96位。不过如此成绩,2020年一年内到期债务超过千亿规模,正式组建华夏幸福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

经过了三十年发展,方正集团已经成为了横跨六个行业,专利数达11636项的500强企业,也被重整。

惊人的相似。它们的结局尽管依然悲情,但没有人能够否认这些企业的成就,不管是对就业、税收贡献还是对中国发展的贡献。

没有陈峰,就没有海航的今天。这样的句式可以同样复制到祝义财与雨润、王文学与华夏幸福以及贾跃亭与FF的身上。

这四家巨头走到今天,取得的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问题的积累也同样不是一朝一夕的,不尽相同,企业病在腠理,深入肌肤。

现在,其处境都是一致的:甩掉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想办法破壳重生。

悲剧总以激烈的方式提醒人们,那些看似无限风光的企业背后,可能也暗藏着危险“陷阱”:轻则企业家个人的命运天翻地覆,重则企业灰飞烟灭。

海航、雨润不是第一个,华夏幸福、北大方正更不是最后一个。他们曾经或现在提醒着其他企业家们,既不可失去对方向的坚定,更不可忽略对常识的认知。

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尝试任何一个新鲜事物通常都需涉及大量资金。而眼下,疫情成为了变量,企业一定要保存现金以保持流动性。

毛主席说,世界是发展的,也是运动的。这就是说,任何结果的产生都是有可能的。对于这四家巨头来说,无论未来怎样不确定,只有回归使命、回归责任论的企业才能在刀光剑影中,熬过低谷,这一点则是确定的。

毕竟,贾跃亭离“下周回国”都更近了一步了。

疫情、经济内循环和外部贸易博弈的“三期叠加”,对中国企业家来说,压力很大。但换个角度看,由于经济形势的特殊性,企业面临的未必都是坏消息。

举例而言,由于资本外流的压力和就业的需要,相关的财政、金融政策可能会更倾斜在实体经济和企业身上。此外,由于就业市场供大于求,资本相对于劳动者也将拥有更大的议价能力。

立春,意味着春天来了;牛年,意味着扭转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