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快手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公司上市发行方案,计划发售3.65亿股,每股定价105-115港元之间,按此计算,估值已经超过500亿美元。

这是快手的高光时刻,但此时有央媒出来提示风险。我们注意到,这是近一段时间少有的央媒出来质疑快手。

1月28日,经济日报发表题为《上市在即的“快手”仍需闯关》一文称,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手的风险一直都在,面对已经成为红海的短视频市场,快手目前的差异化竞争还没有形成绝对优势。所以,对即将上市的快手而言,上市仅仅是个起点。

上市关键时刻,央媒警告快手风险

文章称,虽然快手上市在即,但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奔赴资本市场以及上市后的发展道路中,一系列“关卡”等待着他们。

文章列举的快手需要闯过的“关”包括提升内容质量、打击直播乱象以及扩展差异化优势。可以发现,这三个问题确实是快手长期存在的问题,而现在上市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内容质量的问题,其实由来已久。

2018年4月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及属地管理部门严肃约谈了“快手”主要负责人。理由是快手长期无视法规训诫,在不具备《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情况下持续顶风拓展视听节目服务,扰乱网络视听行业秩序。

人民日报当时发表了题为《除了道歉和删除,“快手们”还应做点什么?》的文章称,因为直播涉黄多次被约谈,短视频软件虽然一直在整改,但效果似乎差强人意。此次曝光的未成年人怀孕等视频,事实上已存在很久,甚至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群体,即便一再强调技术中立,但这样明显违规、违法、导向恶劣的视频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通过审核,并以算法推荐登上热门,平台不容推责。

经济日报上述文章称,提及快手,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仍是“老铁666”“喊麦直播”“土味视频”等字眼,内容档次不高。因此,快手如何解决内容低质问题,是必须考虑的事。

除了内容质量,快手最近被频繁质疑的还有电商直播乱象。

招股书显示,快手最赚钱的业务就是电商直播。快手电商商品交易总额从2018年的9660万元增长至2019年的596亿元,2020年1月至9月已飙升至2041亿元。

所以,这是快手的机会,也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该问题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头部主播“辛巴销售假燕窝”,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数月,但仍有很多人担心,类似的事件会不会再出现?

“辛巴销售假燕窝”被曝光后,新华社的评论很有意思。

“作为一种互联网经济新业态,直播带货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营销及引流手段。直播带货是部好经,但好经也不能念歪了。精明的商家都知道,粉丝们购买商品并非全都出于对商品的需要,还有对主播的喜爱;粉丝们信任一个并不了解的新商品,很大原因是主播的推荐。然而,一些浑水摸鱼的主播群体为获得人气和收益,不惜虚假宣传、夸大产品功效,导致直播带货变直播‘带祸’的情况时有发生,各类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也日益凸显。”

有分析认为,主播带货的模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主播能够让快手从娱乐产品变为电商交易,但另一方面,也让快手遭遇诚信危机。

为了买更多的货,主播往往在直播间夸大产品宣传。广州市场监管部门在“辛巴直播带货即食燕窝”事件调查结果中表示,在此次燕窝销售过程中,辛巴涉事直播公司存在令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行为。

辛巴被处罚,很大程度是因为这件事被媒体曝光,但快手平台上还有千千万万的主播在带货,很多都存在夸大宣传的成分,监管机构和快手平台的管理难度极大。

从本质上来讲,不管什么电商形式,本质是在经营信用,大家为啥觉得京东、天猫以及大的商场买东西没有假货,本质上就是这些场所已经建立了对消费者的信任,很显然,快手电商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网友称,快手电商的最大问题是,一个交易额高达2000亿的平台却是在一种没有“明码标价”体系中建立的。

经济日报文章还称,快手的业务逻辑主要是关注下沉市场,这也是快手的竞争优势,但这个差异化优势并不明显,还没有形成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