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业内人士,寒武纪这家公司或许好多人都没听过。
不过,寒武纪很牛:冰火两重天。
创立仅4年多,期间发生四件大事:
其一、2017年-2018年,与华为深度捆绑,90%以上业务收入靠华为。
其二、2018年年末,华为自研AI芯片,寒武纪失去靠山。
其三、2020年7月20日,寒武纪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开盘上涨约290%,市值破1000亿。
其四、7月21日,最高层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寒武纪首席执行官陈天石出席。
寒武纪这些年的发展,大起大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1
寒武纪名字虽然有“寒”,但它真的很火。
2016年3月,陈云霁、陈天石两兄弟合伙创立寒武纪,第二年拿下华为业务。
2017年,华为发布了海思研发的首款手机人工智能芯片麒麟970,这是全球首款内置独立NPU(神经网络单元)的智能手机AI计算平台。
2018年,华为旗舰机型Mate10发布,搭载的就是麒麟970,这款芯片为Mate10提供了更快的处理速度和更低的功耗。
这款手机是华为在高端手机领域的一次突破,也让当时仅成立一年多的寒武纪名声大噪,后者为麒麟970提供了AI算力芯片。
寒武纪成立以来,先后推出了用于终端场景的寒武纪1A、寒武纪1H系列芯片。
其中,寒武纪1A是用在麒麟970上,寒武纪1H用在麒麟980上,而这两款芯片分别用在华为的商务旗舰手机Mate10和Mate20系列上。
从寒武纪披露的数据来看,2017年至 2019 年,公司终端智能处理器 IP 授权业务收入分别为771.27 万元、1.17亿元和 6877.12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98.95%、99.69%和 15.49%。
这些收入中,华为是超级大客户,2017年至2019年对华为海思终端智能处理器 IP 授权业务的销售金额占到整体IP 授权业务销售收入比例的100.00%、97.94%和 92.56%。
2020年7月20日,寒武纪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开盘上涨约290%,市值破1000亿。
7月22日,停盘后的寒武纪开盘后继续上涨,截止收盘上涨了2.55%,股价突破280元,市值达1124亿元。
简单计算,上市三日,寒武纪股价已累计涨340%,创始人陈天石身价已超300亿。
股票暴涨,身价飙升只是其一。
7月21日,陈天石更是作为中国企业代表出席最高层主持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
2
硬币另一面,寒武纪有点冷。
2018年10月,华为公布了“达芬奇计划”,开始自研AI芯片,并在2019年的新款手机上搭载,直接导致了寒武纪2019年IP授权收入锐减。
数据显示,2019年,华为海思给寒武纪带来6365.8万元营收,较2018年大幅下滑44.28%。海思营收占比也从2018年的97.63%迅速跌落至14.34%。
另外,由于没能找到可替代华为的大客户,今年上半年,寒武纪IP授权业务预计收入仅为500万元至550万元,预计同比下降82.77%至84.33%。
失去华为这个大靠山后,寒武纪的主要收入来源成了政府。
招股书显示,目前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几大政府客户,最大的客户是珠海市横琴新区管理委员会商务局。
不仅失去了大客户,寒武纪这些年连年亏损,这或许是其急于上市的主要原因之一。
招股书显示,2017至2019年寒武纪连续三年亏损,期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8亿元、-4104万元、-11.79亿元。
寒武纪对外解释称,亏损的主要原因是“智能芯片研发需要大量资本投入”。
招股书显示,公司2017、2018、2019三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0.29亿元、2.40亿元、5.43亿元,成立四年来合计支出研发费用超过8亿元。
3
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万喆最近撰文称,只有数亿元的营收+连年亏损,与高企的股价,还存在着很大的落差。而寒武纪在资本市场上受到热捧,或许与时代背景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万喆表示,寒武纪包含了当前时代潮流中最“硬核”的软硬件元素,能够打动市场、得到高估值,也就不足为奇了。
更重要的是,近两年,国际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尤其是科技产品的贸易争端如今已经剑拔弩张。很多人都意识到,国家竞争力之战的核心,就是科技竞争力。
“我们能够看到,科创板甫一挂牌,就创下了许多估值奇迹,寒武纪只是其中之一。”万喆说。
不过,她也警告称,希望“寒武纪们”即便成了资本新贵,也不要乱了科研探索的方寸;更不能为了迎合焦虑徒手画饼、为了讨好资本市场爆炒概念。
一见君认为,寒武纪能在失去大客户的情况下“流血上市”,也能进入高层视野,一方面是资本市场和高层对寒武纪这些年的肯定,可另一方面也是对寒武纪的期待。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