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中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历来在中国高层的经济治理架构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这个会议是中国经济的“期中考”:一方面对上半年经济工作进行总结;另一方面,对下半年经济工作作出安排,对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经济政策的变调有先导意义。

从最近的新闻动态里,可以琢磨出一些政策脉络。

1

7月25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一次,与前两次有明显的不同。

从时间上看:

第一次会议召开时间:2018年8月20日。

第二次会议召开时间:2018年10月17日。

而第三次会议是时过近一年后才举行,而且是在即将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前夕。

从会议内容上看,第一次会议强调六稳,稳就业排在六稳首位。

第三次会议强调“两稳”:稳增长和稳就业,会议通稿把稳增长放在稳就业的前面。

为何把稳增长放到稳就业的前面,按照会议通稿表述逻辑: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总体是好的,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受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会议还给出结论:各地发展实践充分表明,凡是中小企业发展得好,地区经济发展就会好;凡是中小企业发展得不好,地区经济发展就好不了。

2

在昨天阅读《人民日报》时,一见君还发现一个有意思事情。

6月25日,总理发表了一个重要讲话,但是在一个月之后的7月29日,《人民日报》二版整版才告知天下,意味深长。

从《人民日报》刊发的讲话可以看出,题为:《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听锣听声,听话听音。

政府高层讲话内容有这么一段:

我们的市场主体确实有中国自身的特点,一亿一千多万市场主体里有7600万是个体工商户,按一家个体工商户平均两三个人就业算,加起来就容纳了2亿左右人口的就业;企业有3600多万户,其中90%是中小微企业,他们对于扩大就业、拓展内需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稳就业不能全靠大企业,主要还是靠大量的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这是我们在稳就业方面走出的一条有效路子。过去就不了业都找政府,现在这么多的个体工商户、这么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对就业的确起了主要支撑作用。不仅如此,这些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还打通了市场的“细微末节”,使内需更大释放出来。

中国为什么对外资有吸引力,就是因为中国的市场规模大、发展潜力大。当然,大中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作为骨干支撑也很重要。所以我一直讲,大企业要顶天立地,小企业要铺天盖地;大企业是红花,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是绿叶,红花绿叶应该交相辉映,这样才能更好释放内需潜力、激发市场活力。因此,我们要继续大力培育新的市场主体。

这么看来,中小微企业能不能起来,事关国运,而并非大型企业。

3

稳增长、稳就业核心是什么?

答案其实有迹可循。

7月15日,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分析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就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建议。

据新华社通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被邀请进了中南海,建言献策。

开会之前的7月13日,刘元春在“赋能小微企业 促进经济发展”小微经济发展论坛作题为“赋能小微企业 促进经济发展”的主报告。

刘元春表示,世界经济又来到一个十字路口,中国经济的攻坚克难毫无疑问到了一个新阶段,在新阶段里面,小微企业的重要性全面凸显起来。这体现在稳增长、稳就业核心在于稳定小微企业。

刘元春说,稳经济很重要就是要稳定小微经济。要使小微经济有稳定的预期、有充足的信心,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全面推动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也参加了7月15日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他在7月21日发布的《李迅雷谈参加总理座谈会的几点感悟》一文中透露:“总理提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把实际利率水平进一步降下来,从而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7月29日,财政部联合科技部、工信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开展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工作,中央财政给予每年20亿元的奖励资金支持。

可以预判,过两天召开的年中中央政治局会议将会聚焦小微企业。下一步的政策扶持将会倾向小微企业,而非大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