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新闻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德国反剽窃行动协会(Aktion Plagiarius)公布了2019年“金鼻子剽窃奖(Plagiarius Awarding 2019)”获奖名单,中国制造商包办了前十名的所有奖项,“剽窃”的产品涵盖了角座阀、玩具挖土机、厨房用具等等。

事实上,近几年中国企业在这一“赛事”上的表现都颇为亮眼,2018年的前十名中就有一半是来自中国。

消息一出,争议不断。有人声称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严重损害了中国人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不过在一见菌看来,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此事,会发现这根本没什么为人所不齿的——要论山寨或者抄袭,中国并非始作俑者,现今的不少发达国家,无不经历过这样的阶段。

比如我们的近邻日本,绝对堪称是“山寨之王”。

二战后的日本,百废待兴。或许是在战争中被美国强大的经济与科技实力折服,日本将“学习美国”作为冲出经济困境的重要抓手,大肆引进吸收美国制造业的先进技术与创意。说白了就是美国发明生产了什么,日本就跟进模仿什么,无论是电脑、日常消费品,还是汽车、通信等领域,悉数如此。

于是,日本境内开始涌现出大量的山寨产品。如果彼时的美国也设立一个“金鼻子剽窃奖”,那么日本必定会当之无愧地称霸榜单,而“Made in Japan”,几乎可以等同于假冒伪劣产品。

然而,在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山寨黑历史”之后,日本人逐渐意识到,只会一味的模仿跟随,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他们开始转变思维,不仅从书本上学习新理论新知识,还对引进来的先进产品逐个拆解,并深入研究其设计思想与制造技术,细致到不漏掉任何一个零部件的地步。

久而久之,通过对重化工、电力、钢铁、海运等领域先进技术持续的引进与模仿,日本慢慢告别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高成本、低效率的生产模式,实现了从大规模生产、自动化技术引进、机械自动化到高技术、大规模生产体系全面建立的逐步跨越,并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日本人都在不遗余力模仿的美国,也同样有过山寨的经历,比如大神级别的苹果公司,就曾经抄袭过施乐的用户界面。

既然如此,中国企业所谓的“剽窃”,又有什么丢人的呢?

话说回来,为什么这种现象如此普遍?

原因便在于各个国家不同行业内部的发展存在不均衡态势,可恰恰是这种强弱分明,反倒赋予了落后企业一种特殊的竞争优势,而领先企业却不具备——这便是经济学中所讲的“后发优势”。

在发展步调相对落后的背景下,无论是国家、地区还是企业,普遍存在底子薄、资金少、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为了生存与发展,他们只能通过“山寨”业内领先者这条途径来尽可能降低成本并获得利润。而这一举动,恰恰是巧妙地利用了自身的后发优势,以求尽快缩小与领先者的差距。

用大白话来说,榜样就在那里,谁不想去偷师学艺呢?

也许会有人说:光会山寨别人有什么了不起,丝毫没有任何创新性可言。可如果一见菌告诉你,山寨也是一种创新,你还会这样想吗?

分析之前,有必要先来明确“创新”的内涵。所谓创新,最早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具体来说,就是要把一种之前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其目的自然是要尽可能获得潜在的利润;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正是由源源不断的创新推动的。

在熊彼特看来,创新包括五种具体情况:

(1)产品创新:采用新的产品(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某种新特性;(2)技术创新: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市场创新:开辟一个新的或者其他人以前不曾进入过的市场;(4)资源配置创新: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者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不论这种来源是已经存在的还是首次创造出来的;(5)组织创新: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组织。

至此再看所谓的山寨现象,可以发现其中也包含着不少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的影子,这在创新经济学当中被称为“模仿创新”,当年的日本与现在的中国都属于此类创新范畴。

不过,日本人可贵的地方在于,他们虽然在模仿创新过程中尝到了甜头,但并未满足于单纯的山寨。对于创新的热情,使得他们在巧妙地吸收美国创意的基础上,尽可能去提高模仿品的质量和功能,并在现有的技术水平基础上加以改进与优化。这不仅重振了国民经济,更是让整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大大提升。而量的积累达到质的变化,日本渐渐拥有了一大批自主研发的新科技,其角色也从跟随者转变为引领者,真正成功转型为先进的自主创新型国家。

有资料显示,全世界90%的数码相机是日本制造,日本还持有全球37%的半导体生产设备,和66%的半导体原材料。此外,在汤森路透评选出的《2015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榜单里,日本以40家企业数量高居榜首,力压美国的35家。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发布的各国工业竞争力报告也充分证实了新世纪以来,日本在全球制造业领域始终名列前茅,特别是在全球产业链上游的材料、零部件、装备制造等核心技术、高附加价值产品制造方面,日本无可争议地处在领先地位。

一言以蔽之,日本其实走的是一条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道路,这一点极具参考价值。

不可否认,经过多年的模仿、积累和学习,我国已经在很多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举例说明,高铁确实借鉴了日本新干线的理念,但我国的高铁技术让世界各国折服是不争的事实。世界上没有什么优秀的原创是凭空捏造出来的,之所以说是“剽窃”,是因为中国还在学习与发展的道路上前进着。

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跟随模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追随却不能引领。而日本的发展历程也告诉我们,模仿创新虽是强国必由之路,但却不是最终能决定一个国家成为真正强国的道路。要想真正获得更大的发展与更多的好处,我们必须要超越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迈进。君不见,在“微笑曲线”的两端,仍然是美、德、日等掌握着先进技术的发达国家,而我国更多地还是处在利润微薄的底端。

回到本文的开头,虽说中国企业包揽德国抄袭奖前十名并不丢人,但也从侧面给予国人以警示,并告知人们:我们距离世界科技的顶尖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好在历史反复证明:我们这个民族最不缺乏的就是韧性,再怎么难的时局都走过来了,相信在成为科技引领者这件事情上,也一定不会令世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