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医疗中国CEO张轶昊:不把自己当“外人”

改革开放45年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对绝大多数公司来说,中国是他们眼中的“大市场”,可以赚更多的钱。

期间,有一些公司赚完钱离开,也有一些公司不断在中国市场深耕,试图变成“更本土化”的公司,以至于和国内的民企、国企相比,看上去都并无二致。

在数百家跨国公司中,GE医疗是为数不多的,把自己“不当外人”的跨国公司,甚至提出了“全面国产”的口号,而类似的口号,是国内很多民族企业惯用的。

最近,一见财经创始人马继鹏带着好奇,专访了GE医疗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先生,亲身感受了一个跨国公司CEO对中国市场的新认知。以下是采访实录(有删节)。

一见财经:GE医疗很早就提出“全面国产”战略,作为跨国公司提出这个口号很有意思,一般像华为这样的民族企业提的较多。GE医疗提出这个战略有特殊的背景吗?跟国内营商环境变化以及GE医疗高层的决策有没有关系?

张轶昊:1897年,中国历史上第一台X光机就来自GE医疗,我们的产品已经服务中国人民126年;在过去40多年,我们跟着改革开放一起发展。我2019年7月加入GE医疗,第一年每天都在见不同的客户、合作伙伴、员工,看是否有需要做改变和调整的地方。同时我也在思考和探讨,GE医疗下一步应该做什么事情?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应该怎样做?更深一层的“本土化”应该长什么样?经过探讨和思考,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要换一个角度看中国,看“本土化”。

“本土化”这个词,本身就是站在外国人的视角看中国,导致很多跨国公司难以跟上中国的发展节奏,主要是跨国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心态”太重,外界经常用“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来形容跨国企业,而国内的民企董事长、创始人都不会变。

我们发现,中国的形势在不停的变化,我们要打破跨国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心态”,要用中国的视角看中国,不把自己当成外人。不管你是民企、国企,还是跨国企业,大家都是在中国的企业,没有任何区别。

所以,“全面国产”是一个很自然的结论,要用“国产化”来响应市场、客户和病患的需求。如果不国产,速度就会跟不上。比如疫情期间,如果用引进的方式,没有办法满足客户需求。

另外,“全面国产”的策略,不仅能够解决中国用户的需求,最后还满足了全世界很多地方的用户需求,这就是商业的“第一性原理”。

一见财经:这些年很多跨国公司也提出了和“本土化”、“中国化”等相关的口号,比如“在中国,为中国”等,您认为在“本土化”方面,GE医疗是最彻底的跨国公司吗?

张轶昊:我觉得至少在医疗行业里,我们是最成功的企业之一,有一些数字可以衡量。

第一就是看一家跨国公司中国营收占全球营收的百分比。一般而言,跨国医疗企业中国营收占全球百分比在7%左右,GE医疗是15%左右,是跨国医疗企业平均值的一倍。

第二是要看一家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占比,有百分之多少是中国国产产品和服务的带来的销售额。一般跨国医疗企业的比例是15%左右,GE医疗的这个销售额占比已经达到了80%。

第三个要看在中国生产产品的出口金额有多大。也就是现在讲的“双循环”中的外循环,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出口中,GE医疗每年在中国的采购额接近100亿人民币。带动将近1000多家供应商在中国发展,150+核心供应商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成为全世界非常强大的供应商体系。

GE医疗全球销售的每三台CT里面,就有两台是在北京的航卫工厂生产的;全球销售的核磁每两台就有一台是天津工厂生产出来的。

你所说的“在中国,为中国”,我们在1990年就说了,后来改成“In China for the World”。我觉得这些口号听起来都特别好,但要用这些KPI(扎实的数字、做的事情)赋能这些口号,让大家知道你到底是不是一家“在中国为中国”的跨国公司。

一见财经:GE医疗这几年在“全面国产”过程中,在一些核心技术方面有没有突破?从而带动整个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技术的提升。

张轶昊:举一个例子,核磁中最关键的零部件就是超导磁体,超导磁体里面最关键的零部件是超导线,2014年我们天津的核磁工厂第一台核磁下线,在中国找不到一家能够生产超导线的企业,后来我们和一家名叫西部超导公司合作,把产品开发出来。

如今,这家公司已经给整个行业供货,中国几乎所有国产的磁共振都用它的超导线,这家公司是从0做到全球前二位的超导线供应商。

一见财经:这个公司GE医疗有持股吗?

张轶昊:没有持股。

一见财经:研发的时候双方都派了研发人员?

张轶昊:肯定是他们研发的产品,我们通过支持、培育让他们做起来的。这种例子特别多,要满足客户需求必须这么做,像我们的球管必须要在中国生产,在北京工厂生产。

一见财经:这些核心零部件之前从国外进口,现在在国内生产,性能上有差异吗?

张轶昊:没有区别,我们全世界的产品都用它(西部超导)的超导线。有太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我们的供应商上海埃斯凯(为CT、磁共振、手术机提供电力单元/变压器)与我们合作,30多年采购额增长4000多倍,向全世界发货。

一见财经:你讲的很多指标,绝大部分的跨国公司都很难做到,现在也有一些跨国公司在撤出中国,您如何看待?

张轶昊:我觉得挺可惜的,他们心态太短期了。短期心态很可能是全球职业经理人的问题,我20多年前读MBA的时候就认识到,一家企业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职业经理人的心态问题。因为很多职业经理人不是股东心态,看问题就比较短视,只关注某个季度的业绩。

一见财经:国内医疗器械企业这两年也特别受到政府重视,比如迈瑞医疗的李西廷,一年两次和总理见面。GE医疗怎么跟已经崛起的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如何获得中国政府部门的重视?

张轶昊:第一,我觉得中国政府对民企和跨国企业的重视程度在同一个层面,我们没有觉得不一样,2023年11月28日第一届链博会在北京召开,李强总理亲自到我们的展台上参观。过去4-5年里,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我们得到了各个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比如北京亦庄经开区、上海浦东张江。我个人觉得,中国政府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对我们的支持真的非常大。

2023年5月8号,我们成都工厂奠基,当时外边下着大雨,工厂还没建成,但是12月1号产品就下线了,我在链博会期间自豪的跟李强总理介绍,这就是“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的生动案例,比中国速度更快的还是中国速度。

一见财经:这个项目下线非常快,有绿色通道吗?

张轶昊:这个项目得到了当地政府很多的支持。这是二十大之后第一个在西部落地的医疗项目,也是二十大之后第一个在西部落地的跨国企业项目。

第二,我们也特别高兴的看到中国民营企业的崛起,中国是全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有一天一定会成为第一大。市场足够大,中国开放的大门也足够大,容得下民企、跨国企业和国企。

第三,在医疗器械行业,我们能起到“链主”作用,我们的无锡基地也获得无锡政府颁布的生物医药产业链“链主企业”授牌,我们做的事情是要真正带动供应链,把行业做大、做强。竞争是特别好的事情,能够给老百姓拿到更好的产品、更便宜的产品、质量更高的产品、更安全的产品。

最后,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服务GE医疗,还服务国内的国企、民企,行业内外不少企业的CEO,有外企,有民企的,有不少都在GE医疗工作过。

我们不担心竞争,大部分跨国企业在中国失败,并不是因为同行做得好,而是这些企业没有把客户服务好。

一见财经:我个人感觉您跟其他跨国企业中国区CEO相比,很多认知不太一样,这和您是“美籍华人”有关系吗?

张轶昊:中美两国的文化我都深深的经历过,我在美国学的是博雅教育(LiberalArts-一般指文理学院),要求看事情的时候要先看整体、看本质,我当时学得很广,读传统音乐、古典音乐、英文文学、宗教学、心理学。学习了这些东西之后,我个人得出一个结论:看事情要看到本质,所有学科所有东西都是贯穿的,分析商业的方法都是一样的。

第二个对我影响较大的是,我在很多行业工作过,比如汽车、快消品、工具、仪器仪表、GE医疗是我从事的第六个行业,我发现真正的商业本质不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而是最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我们用全人类都同意的共同原则和原理去做事情,所以我们定了一个中国的初心:关爱每个中国人的生命重要时刻。

很多跨国企业没有中国的初心,都是把Global的英文翻译成中文,而中国民营企业为什么做得好?因为创始人都有初心,都跟中国相关。

一见财经:您的很多看法总部领导是如何看待的?毕竟GE医疗是跨国公司,也会在乎股东价值,有没有冲突的时候?

张轶昊:这种时候肯定是有的,但如果回到使命,回到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上面,回到市场的潜力上,很多冲突就自然而然解决了。

作为在中国的跨国企业职业经理人,我认为两个工作要做好,第一点最重要,就是讲好中国故事,要让大家看到使命驱动。第二个就是在商言商,作为一个生意,回报性要好,成本要低,交货速度要快,质量最好,整个供应链的体系要最强的,研发人员也要最强,这是我定义的在“商言商”,并不是利益驱动。

一见财经:您所说的“说讲好中国故事”是讲给GE医疗总部的董事会听吗?

张轶昊:讲给总部管理层和董事会听,讲给全世界的员工听。GE医疗全世界员工有5万人,我们要把这个故事讲好,让他们都能知道中国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很多时候,我们不去讲述的时候,会被别人负面的看,当我们去讲的时候,其实是一个非常正面的故事。

一见财经:我觉得您更像一位中国的民营企业家。

张轶昊:我还是职业经理人,我们一直内部在谈要做有企业家精神的职业经理人,我们想做的事情就是融合:用跨国企业的历史以及优秀的品牌和管理,结合民企的速度、灵活性,加上对政策的理解,把跨国企业的研发和中国的智慧结合在一起。

我们看到中国很多企业都很成功,我一直跟同事们说,要向民企和创业公司学习,要多做学生,少做老师。

彼得·德鲁克说过一句话:一个伟大公司在于,当哪天你不存在的时候,大家会想念你。我们希望成为这样的企业:成为一家百年企业,把客户服务好的企业,成为哪天我们不在、客户会想念我们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