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重要事件看开局。
各地党政节后开工第一天动向,当然是今年的头等大事。
今年不少地方的“新春第一会”上,党政一把手都提到一个词:营商环境。
1
2月11日,东北的黑龙江召开全省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大会。
这已经是黑龙江本届省委连续第二年选择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召开全省作风建设大会。
节后第一天召开这个大会,体现了黑龙江对持续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空前的决心与力度,会议重点强调:
1、以钢牙啃硬骨头,黑龙江作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切实增强打攻坚战持久战的思想和行动自觉;3、今年作风建设重点就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聚焦突出问题,大力推进专项整治。
优化营商环境,黑龙江不是个例。
华东的上海市在同一天也召开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强调,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瞄准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力争全面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同样在节后上班第一天,西北的西安市举行2019“追赶超越”攻坚年、“营商环境”提升年、“作风建设”强化年动员大会暨“一网通办”启动仪式。
陕西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在会上指出, 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一网通办”和“移动办事之城”新样板;要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扩大开放降低外资准入门槛,创新项目审批、土地供给、执法监管方式,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市。
王永康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当好五星级“店小二”,持续送温暖、送政策、送信心、送支持、送服务,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解决问题。
此外,西南的成都市也在昨天召开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动员大会。成都提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是成都2019年的“一把手工程”。
成都承诺,到2019年底,营商环境短板弱项明显改善,所有涉企事项网上可办率提高至95%以上,办理时限压缩30%以上。
到2020年底,以企业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力争涉企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办理时限压缩50%以上,各领域营商环境指标全面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排名中位居前十强,加快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
2
此外,党媒和有些地方虽然没有明着提,但仍聚焦营商环境。
2月11日,浙江省委机关报《浙江日报》刊发标题为《“最多跑一次”改革没有局外人》一文首次披露,新组建的浙江省“最多跑一次”办公室,由两位省委常委挂帅。
在浙江省机构改革中,单独设立了省委改革办,加挂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办的牌子,由省委常委、秘书长陈金彪担任主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飞担任第一副主任。
这是浙江省唯一由两位省委常委担纲的新机构。
当日,由浙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主办、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协办的“最多跑一次”官方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
2月11日晚上,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亮相央视《新闻联播》,由衷赞叹“上海速度”。
在《新闻联播》专题节目“领航新时代”之上海篇中,马斯克谈到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时表示,没有当地政府的支持,该工厂不可能取得这么快速的进展。
马斯克所说的“快速”有多快?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拿地、当年启动的目标。特斯拉超级工厂是上海迄今为止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预计总投资约500亿。
马斯克上述表态,实际上是点赞上海营商环境。
2月11日,山东省召开“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发表讲话,省长龚正主持会议。
此次会议虽然没有明确提到营商环境这四个字,但却要求省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以实际行动解决企业问题:
1、每人牵头负责推动2-3个全局性重点项目或重大事项;2、带头到所联系市县(企业、商会)推进“双招双引”,结对联系高端、高层次人才,协调解决项目推进遇到的问题;3、带头联系服务企业,重点进行政策指导、推动政策落实,解决“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等问题,引导企业依法诚信经营。
3
不难发现,不少地方政府为优化营商环境积极作出部署和行动。不过,新华社半月谈昨日刊发的《支持民企, 警惕“新形式主义”!》一文指出值得深思。
文章指出,民营企业座谈会以来,各级各地各领域密集出台了一批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但一些地方和领域仍然存在“氛围好、实惠少、作用小”的现象。
文章警告称,当前在紧抓相关落实工作时,需要警惕支持民营经济“新形式主义”问题,亟待贴近企业需求有的放矢,促进相关支持服务政策落地生根。
文中还特别列出了几种比较典型的现象。
一是凑数量,装门面。有的地方为了“快速”应对上级要求,简单地把原来各个条线的既有政策措施挑出来,打个包、换个名头,就成了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的“新举措”,有些内容连文字表述都一字不改;有的地方刻意追求支持民营企业政策措施的数量,给下级部门分派任务,一条一条凑政策。
这些急就章式的支持政策,虽不能说一无是处,有些先前制定的政策也有一定的延续性,但如果一开始就是为了装门面,没有经过仔细研究,难逃堆砌、凑数之嫌,也很难解决当下民营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易让层层落实变成层层掺水,民营企业只能望梅止渴,可望而不可即。
二是吼嗓子,做样子。有的地方会议开了一个又一个,政策出了一条又一条,似乎动静很大、热热闹闹,却存在眼睛向上、不够贴近企业真实需求的问题,上级出台方向性要求,下级也照葫芦画瓢,依然是方向性政策;有的地方一些政策“看上去很美”,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内容空洞、干货不多,缺乏可操作性。
这些表态式的支持政策,更像是应景造势做样子。因为缺乏针对性,也就没有落地落实的可能性,易让层层细化变成层层强调,像是画饼充饥,无法给民营企业带来实质性的支持,也难怪有企业直言“听到源头活水声,一直苦苦在等待”。
三是搞变通,玩花样。有的领域,虽然打着支持民营企业的招牌,实质上却跟以往一样,依然“挑肥拣瘦”,多锦上添花,少雪中送炭;有些措施,即便实施适用范围不小,受惠的却是极少数企业,相当于延续了以往一些不合理的做法;有的领域,不是不知道民营企业最急需解决的难题是什么,但面对挑战缺担当、解决问题缺办法。
这些玩花样式的支持政策,因为缺乏有效性,易让压实责任变成敷衍了事,让民营企业失望气馁。
文中金句不断,直指要害!
千忙万忙,不抓落实就是瞎忙;千条万条,不见效果都是白条。惠企政策不在数量多少,贵在有效管用;支持企业不在声势多大,而在落地生根。
半月谈确实说了大实话,或许,反思前期各地“一窝蜂”式支持民企的行动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