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家们被“宠”出新高度

国内政府开会历来讲究座次,最近种种迹象表明,民营企业家们被“宠”出新高度。

10月23日,广东佛山顺德区召开企业家大会,包括美的集团执行总裁王建国、碧桂园控股总裁莫斌在内的民营企业家,和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陈新文坐在主席台。

不仅如此,大会当天,顺德区政府机关大院彻底清空所有车位,将全部停车空间优先供给参会企业家使用。陈新文还率队早早等候在会场入口,化身“迎宾员”,迎接每一个到来参会的企业家。

实际上不止顺德。

10月31日,重庆荣昌区2025年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民营企业家代表游洪涛、王登明、刘春峰、刘晃球、潘晓辉、陈克厂在主席台就座并发言。

今年2月10日,重庆北碚区高质量服务企业发展大会举行,部分民营企业家代表身披红绶带与颁奖领导共同坐上主席台,当天坐上主席台的企业家代表共有7位,人数超过上台就座的区领导数量,其他区领导则坐在台下。

4月28日上午,温州瑞安召开经济高质量发展暨加快建设创新瑞安、开放强市大会。有29位贡献突出的企业家代表登上主席台,成为这场重要会议的主角。

浙江力诺流体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陈晓宇说:“能作为领军企业的代表坐上主席台,这是我创业20多年来的第一次。”

民营企业家坐上“主席台”,不仅集中出现在区县级政府部门开会过程中,在省市级有关企业家的大会上,也有民营企业家坐上主席台的案例。

早在2018年,南京市就把民营企业家请上了“主席台”。

当年11月26日上午,南京市委市政府举行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多位民营企业家被安排在第一排就座。其中苏宁控股董事长张近东坐在主席台第一排较为中间的位置,其右手紧挨着居中就座的时任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左手则是时任南京市长蓝绍敏。

民营企业家近年来为何频频登上“主席台”,原因之一是部分民营经济集中的地区,在理论上已经开始“突破”。

比如,在今年广东省两会上,作为省人大代表的佛山市副市长陈新文就表示,佛山是民营企业大市,民营企业是我们自己人,是佛山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11月1日,2025年厦门企业家日大会上,市委、市政府表示,把民营经济作为厦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财政收入的“主引擎”、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技术创新的“主动力”。

数据显示,厦门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50.1%的税收、55.1%的GDP、57.7%的就业,经营主体占全市的97.2%。

显然,在部分地区,民营经济已经被定义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而主流媒体以及相关官员以往提法是:“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比如:2018年9月1日,光明日报刊发文章表述是:《民营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2020年11月17日,经济日报刊发署名金观平的文章提法为:《新时代民营企业家要做高质量发展生力军》。

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

8月1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文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力量。

从“生力军”到“主力军”只有一字之差,但里面大有学问。

“生力军”原指新投入作战的战斗力很强的队伍,现在比喻新投入某种工作或活动能起积极作用的人员;“主力军”是指担任作战主力的部队,比喻起主要作用的力量。

也就是说,在很多地方看来,经济发展将主要依靠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家,而不是其他。民营企业家们频频登上主席台,也就很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