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楼市“止跌回稳”信号愈来愈明显。

贝壳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总交易额(GTV)8437亿元,同比增长34.0%,净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42.4%,净利润8.55亿元。而去年第四季度为5.7亿元。

“得益于24年9月以来政策带来的市场热度,另一方面公司23年下半年以来积极的增长策略效果在持续显现。”当下,房地产市场调整,贝壳的业绩能保持较快增长,除了基本盘“房产交易业务”持续稳固,更重要的是,公司“三翼”业务已经起势,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第二增长曲线”发力

在很多人印象中,贝壳就是一家房地产中介平台,实际上并非如此。

贝壳目前的业务可以用“一体三翼”来概括,“一体”指的是房产交易服务,“三翼”业务分别为家装、租赁和贝好家。

今年第一季度,贝壳的“三翼”业务表现抢眼。

贝壳家装家居业务的净收入,由2024年同期的24亿元增长22.3%至29亿元。

房屋租赁服务的净收入则由2024年同期的26亿元,大幅增长93.8%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51亿元。

可以说,家装业务和租赁业务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速。整体而言,非房产交易服务业务的净收入同比增长46.2%,占总净收入比例达到35.9%,正在为贝壳贡献越来越多的营收。

看到这,很多人可能就明白了,为什么这两年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但贝壳的营收似乎并未受到多大影响,不仅因为其经纪业务稳固,还需要看到贝壳的新业务开始发力了,将为长期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和传统的房产交易业务不同,“三翼”业务更加稳固,受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的影响较小。

“三翼”业务营收表现抢眼,贝壳的“基本盘”存量房和新房交易业务也保持了稳健增长。

财报显示,一季度贝壳平台上实现的房产交易总额为8437亿元,同比增加34.0%。其中,存量房交易的总交易额为5803亿元,同比增加28.1%;新房交易的总交易额为2322亿元,同比增加53.0%。

从收入来看,一季度贝壳存量房业务净收入69亿元,同比增长20.0%,新房业务净收入81亿元,同比增长64.2%。

可见,今年一季度,贝壳业绩之所保持继续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基本盘”稳固,另一方面“三翼”业务开始起势,拉高了贝壳增长的天花板。

“练内功”上下功夫

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强周期性行业,与其相关的很多行业,在市场调整的情况下,要逆势增长并不容易,贝壳能做到,还有一个“杀手锏”。

除了增厚“三翼”业务,贝壳还向“精细化运营”要效益,在“练内功”上下功夫。

财报显示,一季度贝壳人店效率得到改善,店均、人均GTV分别同比增长8%和14%。为提升运营效率,贝壳一方面上线线上工具店东工作台和AI智能房源推广助手、以及线下房源聚焦会等,来助力流通,另一方面,通过积分制权益体系、区域共治理事会等加强平台运营,鼓励店东发展。

在新房业务上,贝壳重点优化开发商合作界面,满足其去化需求,并提升服务者的房客匹配效率。新房业务净收入大增64.2%。

“我们关注的不是业务的总量和效率的均值,我们所服务的客户不是‘被平均’的,我们关注的是每一个个体客户的体验。”除了提升房产交易业务的人效,贝壳今年以来也正在迭代新业务,提升效率和服务品质。

家装业务上,一季度在新房团装产品迭代、项目经理职业化等方面已经取得显著进展。经理职业化项目已经落地20城,月人均接单量2.97单;第一季度工程口碑回单率已经超过4%;家装设计师的月均人均单量从去年月均0.79提升至今年第一季度月均1.05。贝壳家装业务还在北京、武汉等多个城市开放“先付款再装修”的模式。

此外,租赁业务不管是房源数量,还是服务能力,都有明显提升。一季度“省心租”在管房源超49万套;服务于租后场景的AI助手“小惠”已经在13城进行线上测试,及时响应租客诉求,线上智能解决率达25%。

另外,贝壳去年开始试水的贝好家业务,目前已经通过自操盘、股权合作、产品定位方案合作等形式,参与了9个项目,其中与电建地产合作的“北京长安华曦府”实现开盘即售罄。

贝壳联合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彭永东表示,展望未来,公司对“一体三翼”战略充满信心,将坚定地在AI应用上持续投入。同时,今年会在其他类型投入上更加审慎,关注投入产出比,筑牢安全经营底线,保障股东获得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回报。

结束语

在房地产市场调整周期,贝壳已经通过“一体三翼”战略,构建了多元化抗周期能力,通过“精细化运营”策略,提升服务能力,由之前的“交易驱动”向“全链条服务”跃迁。

当然,贝壳今年一季度业绩表现亮眼,也离不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持续不断的政策支持。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4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对稳定楼市和股市提出了明确要求。

政策发力,公司奋力发展,行业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