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宇宙行”工商银行财报中,“按地域划分的贷款和不良贷款结构”显示,2023年东北地区的不良贷款率为2.06%,仅次于境外以及其他地区。
不过,可喜的是,和2022年相比,东北地区的不良贷款率已经明显下降。
农业银行东北地区不良贷款率和工商银行相当,2023年为2.05%,但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中国银行也不例外,东北地区不良贷款率,和其他地区相比,也是高居榜首,达到2.2%。
建设银行东北地区的不良贷款率更高,达到惊人的2.81%。
和以上四家大型国有银行相比,交通银行东北地区不良贷款率更加离谱,达到4.23%,大约是长三角地区的4.6倍、珠三角地区的3.65倍、环渤海地区的3.3倍,西部地区的4.23倍。
东北本地银行盛京银行财报中,2023年“短期贷款”的不良贷款率高达8.85%,而2022年更是达到惊人的16.49%。不过中长期贷款的不良率就低很多,2023年只有1.73%,2022年为2.42%。
财报显示,盛京银行2023年93.7%的业务在东北地区,2022年东北地区的业务比例为96.6%。
按照相关规定,银行要将借款人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无法足额还本付息、采取法律程序仍无法收回本息的贷款,归为不良贷款。
以上银行财报中,“东北地区”不良贷款率高,意味着这些银行在东北地区的借款人还款能力普遍弱于其他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2
这些银行东北地区不良贷款率为何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中国新闻周刊》在2019年的一篇报道中,引述辽宁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的观点称,东北的诚信环境较差,有些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规范、财务不透明、信用记录缺失等问题。甚至有些企业自身都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个别企业的出发点就是钻银行空子。
近年来,东北地区为了给当地民营企业纾困,会通过“下指标”的方式,要求银行放款。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对此表示,通过给银行下贷款指标的方式来解决中小融资难的问题,会给银行造成两难,一方面要求控制不良率,对贷款的坏账负责,另一方面还要完成指标,支持中小企业。
事实上,新华社早在2009年一篇题为《东北金融生态环境改善明显 已成为“资金洼地”》的报道中称,东北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前些年持续恶化。
报道披露的数据显示,2004年辽宁、黑龙江、吉林金融资产质量列全国31个省区市最后三名,其中,黑龙江、吉林的不良贷款率比浙江、上海、北京高10倍以上。
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现象严重,据辽宁省银行同业协会调查,1999年到2003年3月末,全省有8851户企业逃废银行贷款,金额高达356.3亿元。
另外,政府对金融的行政干预较多,经常对金融机构进行“点贷”,甚至要求金融机构支持不符合贷款条件的高风险企业和项目。
可见,在各银行财报中,东北地区不良贷款率高于其他地区,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东北地区企业信用缺失的问题。
3
在很长一段时间,“投资不过山海关”这句话,就像一道魔咒,束缚着东北,但东北也正在打破魔咒。
今年两会期间,辽宁省委书记郝鹏表示,目前,辽宁省的经营主体对辽宁营商环境的满意度提高到了95.9%。去年,一大批国企、民企、外资企业和大量的优质投资投向了辽宁。
“所以形成了‘山海关不住,投资到辽宁’这样新的社会共识。”郝鹏说。
一见财经真心希望,“投资不过山海关”成为过去式,东北经济迎来更光明的发展前景,不再成为银行财报中的“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