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仍在僵持,中国会成第二个日本?

80年代日元升值开启了日本经济“失去的20年”

现在,中美贸易战还看不到缓和的迹象,双方依然在隔空喊话。

最新进展是,美方扬言对从中国进口的1000亿美元商品征收关税,中方回应称:“必定采取新的综合应对措施”。

由于中美贸易战和上个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战有相似之处,很多人担心,如果贸易战不可避免,中国也将遭遇“失去的20年”。

就连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都称,“中国应该吸取日本的惨痛教训,提高警惕,谨慎行事。”

他在昨天发表于《人民日报》的文章中称:“中国在很多领域进步飞速,直逼美国,令美国颇有压力感,这与日本曾经经历过的情形非常相似。”

01

表面上看,中国目前面临的情况和日本当时有些类似:

1、中国长期对美国大幅顺差,日本当年也是。
2、中国的制造业出口已经威胁到美国的制造业(至少美方是这么说的),日本当时的汽车、半导体、电子产品冲击美国市场。
3、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已经很大(也有人说没有泡沫),日本当时东京的房子也很贵。
4、中国现在是美国国债第一大投资者,日本当时绝大多数外汇都够买了美国国债。
5、当年美国总统里根强调“让美国伟大“,特朗普现在的口号是“让美国再次伟大”,都强调“美国利益优先”。
……

因此,很多人担心,中国会重蹈日本覆辙,中国可能在本次中美贸易战中妥协,但我们认为,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02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上个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战那段历史。

在很多人看来,1985年美日签署的《广场协议》是日本衰退的开始,此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的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制造业萎缩,居民收入下降,房地产泡沫破裂……

其实,《广场协议》只是中美贸易战的结果,双方的贸易战在这个协议签署前就已经开始酝酿了。

里根是在1981年正式成为美国总统的,他上任后在经济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卡特总统遗留的高通胀。

为了打压通胀,里根采取了强硬的金融紧缩措施,具体做法就是将利率提高到2位数,让资金回到金融机构。

里根当时的做法有点类似于中国目前的“去杠杆”,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少了,东西就便宜了,通胀的问题也能解决。

利率提高的直接结果是,大量资金流入银行,民间资本的投机行为大量减少。同时,海外热钱大量涌入美国市场,将美元越推越高。

1981年年初,1美元兑210日元,1982年10月竟达到了270日元。这就直接导致了美国出口额的下降和进口额的上升,产生了大量贸易逆差。

1982年,美国失业率超过10%(创下1940年来的最高水平),同年,有6.6万家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从1981年到1983年,美国经济损失达 5700亿美元,陷入了深深的衰退。

当时,里根的执政能力备受质疑,为了缓解舆论压力,里根首先做的就是将美国的贸易逆差降低,甚至是转为顺差,和特朗普现在的做法有点像。

要降低美国贸易逆差,在当时可选的方案包括:

1、增发货币买入国债,实行量化宽松政策。
2、降低本国利息,使本国货币需求下降。
3、动用外汇储备,大量买入对应国货币,使美元贬值。
4、直接找和自己贸易额比较大的国家开会,签署协议,让其他国家货币对美元升值。

权衡利弊后,里根选择了第四种方案,为了让“行政命令”的色彩不那么明显,美国制造了“美元危机”。

具体做法是,让美元贬值,由于当时各国的外汇储备仍以美元为主,一旦美元暴跌,各国的外汇账户将出现明显的亏损。

后来,各国达成协议,选择一个可以接受的美元贬值程度,相应的各国货币就升值了。

本币升值并不全是坏事,升值可以提高购买力,当时,包括日本、德国、法国、韩国等国的企业都在寻找海外投资机会,所以当时美元贬值对他们也是有利的。

当时日本企业把大量的商品出口的美国,同时他们还去美国投资,获取更先进的技术。

80年代初期,日本的半导体技术、核电技术、汽车制造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日本在这些领域的进步让日本有些盲目自大,当时的财政大臣竹下登甚至说:“日元即使升值到190元兑1美元也无所谓啊!”

1985年9月底,《广场协议》正式签署,日元开始升值,刚开始是1美元兑240日元,到1986年9月,日元飙升至150元。

由于在签署《广场协议》之前,日本为了避免美国货币紧缩对经济造成的影响,采取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有点类似于中国2016年的货币超发)。

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大量资金到处炒作,对象包括股市、楼市,没人愿意把钱放在银行,后来,泡沫越吹越大,就诞生了日本80年代的“泡沫时代”。

《广场协议》就像一根针刺破了这个泡沫,日元升值导致日本制造企业的产品在海外销量骤减,而国内的资金已经困在了房地产中,国内消费需求不足。

后来的结果可想而之,日本制造企业开始成批倒闭,大量泡沫期招的员工被迫辞退。制造企业和其雇工的贷款成为大量不良贷款。

失业导致居民收入下降,进而导致银行房地产按揭贷款违约率不断上升,接下来投资者开始卖房,房价跳水,最终房地产泡沫破灭。

也就从那时起,日本进入“失去的二十年”

03

其实,当时签署《广场协议》不止日本一家,还包括德国、法国、英国,后来各主要国家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如下:

美元/日元:255 → 121(贬52.5%);
美元/马克:3.16 → 1.57(贬50.3%);
美元/法郎:2.68 → 1.27(贬52.6%);
美元/英镑:0.885 → 0.530(贬40.1%);

从贬值的幅度看,升值最厉害的并不是日本,为什么日本被坑得最惨?其他国家,特别是德国,貌似根本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后来研究者发现,在《广场协议》签订后,德国不断升级制造业,开拓新市场,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合理控制房地产,打击炒楼,防治出现泡沫;借助东西德统一,挖掘内需。

而日本采取的措施是:大幅调低本国利率,政府缺乏监管,游资开启了投机模式,大量的热钱涌入房地产;海湾战争开战,石油价格暴涨,制造企业成本急剧攀升。

总结一下,日本在80年代的美日贸易战中完败,最重要的原因是:

1、低估了日元升值的后果
2、货币政策过于宽松
3、房地产被爆炒,泡沫吹的太大
4、日本当时在政治方面还受制于美国

如果看现在的中国,日本当年有的特征中国也有,比如前两年货币政策过于宽松、房地产泡沫被吹大。

但在某些方面,中国和日本当时面临的情况完全不同,比如在汇率方面,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这两年基本稳定,没有出现大幅升值的情况。

又比如,在政治方面,中国完全独立于美国,不受美国人制衡,所以中国在贸易对抗中才更有底气。

最关键的是,从2016年末,中国已经意识到了房地产泡沫过大的风险,这两年的调控力度空前,已经开始主动挤泡沫。

另外,从去年7月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经济已经进入“去杠杆”周期,中国开始主动降低地方政府、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的负债率。

从最近中美贸易战的几个回合看,中方没有任何示弱的表现,这一方面和中国的综合国力有关,其实也和这两年我们在经济领域的主动调整有关。

所以,中国会成为第二个日本吗?可能性极低,但我们也不希望中美一直这样对抗下去,积极沟通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