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营收12.68亿元,增长36.63%,揭开海尔生物的“高成长”秘诀

疫情常态化、经济增长复苏缓慢,但国内一些高成长性公司展现了足够的韧性。

海尔生物最近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成绩单,战略升级效果持续凸显,收获了一波股民好评,多家机构也给予“买入”评级。

财报显示,上半年海尔生物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营业收入12.68亿元,同比增长36.63%,还原本期确认的股权激励费用和上年同期确认的联营企业Mesa的持有期收益和处置收益及股权激励费用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分别增加36.89%、41.00%。

这两年,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很多行业增速放缓,互联网行业遭遇寒冬,房地产企业深陷债务泥潭,很多企业利润下滑,但同时,新形势带来新机会,市场仍不乏高成长公司不断出现。

研究这类高成长公司会发现,是企业赶上了好时代,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给了公司更多的成长机会。此外,漂亮的业绩也与公司自身善于经营分不开,比如海尔生物,其坚定以用户为中心的场景生态战略,拓展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两大领域数字场景解决方案,为公司持续成长提供了动力。

|赶上了好时代|

时代成就企业,好的企业也会为好的时代锦上添花。

海尔生物是医疗器械大行业中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主要为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领域数字场景提供解决方案,这也是该公司最核心的两大业务板块。

这个看起来有些专业,但提起该公司具体的产品,很多人可能会对海尔生物有更直观的了解。生命科学板块的业务主要有智慧实验室场景,包括微生物实验室、生物样本库、细胞实验室等7大核心场景,还有实验室生物材料的存储、处理、检测、分析、转运解决方案等。

更具体一点讲,比如常见的低温保存箱、自动化生物样本库、液氮罐、生物安全柜、二氧化碳培养箱、离心机、高压灭菌器、恒温恒湿箱、程序降温仪、航空温控集装箱,都是海尔生物的产品。

医疗创新领域数字场景业务主要包括数字医院场景,智慧公共卫生场景,智慧用血场景。在数字医院场景下,常见产品如医用冷藏箱、自动贴签机、自动分拣机以及手术室高值耗材柜等;智慧公卫场景相关的产品如疫苗冷藏冷冻箱、移动预防接种车、体检工作站等VIMS疫苗接种管理系统等;智慧用血场景相关产品如血液冷藏箱、自动化血液冷库、低温保存箱、血浆速冻库、血浆分离机等IBIMS血液信息管理系统等。

海尔生物在自己的细分领域,已经不仅局限于提供优质全面的产品,更多的是为用户提供全场景的服务。

产品和服务覆盖面广、附加值高,现在行业风起,业务快速增长就不稀奇了。

在生命科学领域,据专业调查公司SDI统计,2021年全球实验室分析和生命科学仪器市场规模已超过690亿美元,在全球科技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全球科学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26年全球实验室分析和生命科学仪器市场规模有望增加至1020亿美元,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为6.9%。

另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生物药的市场规模由2012年的627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0年的387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25.6%;2025年全球基因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近305.4亿美元,中国市场将达到178.9亿元。

目前正处在中国数字医疗大步向前的时期,医疗卫生机构需求猛增。2020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72175亿元,2001年至2020年复合增长率达112.8%。

整个医疗健康领域都处在数字化的关键阶段,国家正在深度运用5G、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国际先进水平的智慧医院,建设重大疾病数据中心,加强县域远程医疗和信息化设备。

数据显示,仅2022年上半年,国家财政部累计发布了三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助资金预算,合计111.39亿元,用于支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根据《医疗健康物联网白皮书(2020)》统计,2017年,智慧医疗场景全球市场规模达到41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0.8%,预计2022年全球市场将达到1581亿美元,我国市场规模将达到679.7亿元。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8118亿元,同比增长15.5%,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总量为17168亿。

此外,近两年,国家层面和地方也在力推“国产化替代”。

以前,因为国内相关公司技术实力弱,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的红利大部分都被国外公司分走,但这些年国产替代趋势明显,随着国内公司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成本优势,医疗行业“国产化替代”明显加快。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能力建设,推进医疗器械国产化;杭州市财政局《关于规范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的通知》中,要求加快进口产品的国产化替代进程,除特殊需求外,政府采购进口产品总额要逐年下降10%以上。

此外,山东、北京、四川、贵州等约11个省市出台了支持国产的集中采购政策,陕西、浙江等约5个省份出台了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增加采购进口产品的限制条件。

时代成就企业,海尔生物身处其中,可以说是在踩着时代的节奏在起舞。

|两个“基本点”和一条主线|

企业要保持快速且持续的发展,并不是搭上时代的快车就能“躺赢”,毕竟经营能力才是决定企业能否成为高成长企业的核心因素。

海尔生物这些年最大的战略优势就是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场景生态战略,公司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业务高度融合,开创性地推出物联网场景综合解决方案。

2018年,海尔生物开启物联网生态战略转型,之后就一直大步奔跑,加速成长,用了四年时间,从低温存储细分领域突破,成长为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数字场景生态品牌。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整体营收实现连续十个季度增长,且增速保持在30%以上。

2022年上半年,物联网解决方案业务实现营收4.87亿元,同比增长109.68%,占总收入的比重从2019年的14.5%增至38.43%。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两大板块业务实现全面增长,分别实现收入6.26亿元、6.36亿元,同比增长63.19%、21.35%。其中两大板块物联网方案业务分别实现收入1.72亿元、3.16亿元,同比增长169.58%、87.10%。

从业务布局看,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场景是海尔生物的两个“基本点”,而物联网像一条线一样,贯穿于两个核心业务,并通过打造场景方案的竞争力为两大业务赋予新的生机。

比如,在生命科学领域,物联网样本管理解决方案实现了人、机、样本的三向实时交互,并结合自动化等技术,实现了样本出入库全流程的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管理。

不要小看这个提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提升样本存取管理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推动了样本管理变革。这是海尔生物的一小步,但是却是行业的一大步。

智慧实验室场景综合解决方案,在实现物联设备互联互通后,可以同时保障人、样本、环境的实时安全,推动实验室数字化变革。同时,财报披露,公司智慧实验室方案更加完善与细分,样本前处理品类研发自动化血液工作站,实现全血样品中血液成分的自动精准识别和快速分装。

又比如,在医疗创新领域,数字医院场景创新静配中心液体用药解决方案、手术室物资耗材管理和人员行为管理解决方案;物联网智慧血液管理方案实现了城市中心血站和各医院的互联互通,将原有的集中式供血升级到了分布式供血模式;物联网也为智慧疫苗接种、生物安全核酸采样、数字化公卫体检等插上了翅膀。

对于海尔生物来说,物联网场景方案模式不仅推动了行业的升级变革,更为重要的是,它将海尔生物和用户连接起来,始终围绕用户最佳体验迭代创新,让公司从之前的“toB”公司转型为“toBtoC”的公司。

或许,在传统的认知中,很多人对于海尔生物的印象仍然是一家制造业公司,但是仔细研究其发展战略及场景方案后会发现,它已经成为一家提供先进的场景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

|科技底色,增长动力|

如果说“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是驱动海尔生物快速跑起来的两个轮子,那么科研能力就是公司持续增长的动力源。

作为科创板上市公司,海尔生物身上的科技色彩本身就很重,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海尔生物在不断夯实科技实力,加高公司的壁垒。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尔生物的研发投入达到1.34亿元,同比增长44.61%。从研发人员结构看,上半年研发人员数量为708人,研发人员比例由去年的24%提升到今年的29.5%。

研发在上市公司的财报中属于“成本项”,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它对业务的促进不亚于冲在一线的业务人员。对于科技公司,研发能力就是其最大的优势和最坚固的业绩保障,而对研发的持续投入和支出,恰恰表明海尔生物对于公司发展原动能的清醒认知,在部分行业及公司追求“快钱”的当下,坚持高投入发展稳实力,也是海尔生物业绩保有韧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原因。

持续的研发投入也让海尔生物收获了很多关键技术。财报显示,截止到2022年6月底,公司共拥有665项专利;累计获得国内二类、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1项700余个型号;并取得51项软件著作权。报告期内新申请专利178件,获得授权126件,新获得软件著作权18件。研发项目先后获得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批山东省工业领域优秀数据安全解决方案等。

近年来,海尔生物还相继突破环境模拟技术、生物物质高速离心分离关键技术、高精准识别定位抓取技术、主动航空温控技术等其他核心技术。

在科研上,海尔生物并不是单打独斗。依托“现场→实验室→市场”的开放式研发模式以及“共创共赢共享”的开放机制,公司采取了与国内知名院校、大型医院合作的方式。这些机构包括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公司研发效率和效益双向提升,上半年新品项目研发周期缩短10%,研发投入产出比进一步提升。

通过构筑低温、自动化、AIOT、高级控制算法、生物技术等多个技术平台在内的研发组织体系,海尔生物产品品类不断丰富,智慧化方案持续裂变升级。自动化细胞工作站、自动化血液工作站、静配中心自动贴签机、自动分拣机等产品相继研发,数字化公卫体检、院前急救、中小医院退血等定制化方案不断涌现,航空温控产业已初步具备正式运营能力。

掌握的相关行业技术越多,公司在行业的话语权也就越大,这些年海尔生物牵头或参与起草25项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及技术规范。事实上,海尔生物重研发的基因由来已久。2013年公司“低温冰箱系列化产品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就打破了国外垄断,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这些枯燥的技术名词和行业标准背后,是一家公司对科研的重视和持续投入。值得一提的是,海尔生物还是一家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公司,

财报显示,海尔生物国内经销网络近200家,海外经销网络超600家。公司还与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建立了长期持续的合作关系,产品及解决方案服务于130余个国家和地区。

另外,海尔生物上半年推出的全球首款-150℃物联碳氢深低温冰箱,已销至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创新疫苗集中存储方案连续交付土耳其、柬埔寨、摩洛哥、突尼斯等30多个国家。

这些估计颠覆了很多人对海尔生物的认知,但其实并不奇怪。很长一段时间,海尔生物都是一家“深处闺中”的“to B”公司,但当海尔生物成功转型为“to B to C”公司后,它优异的成绩惊艳了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