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变硬”背后

2016年3月,美国商务部对中兴实施出口限制。

过了一年,经过各方努力,中兴同意接受处罚,支付11.9亿美元的罚款。

又过了一年,中兴对相关在职员工发出惩戒信,并扣减2016年奖金。

即便如此,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还是下令禁止向中兴出口电信零部件产品,期限为7年。

这是中国企业前些年被欺负得最狠的一次。“中兴事件”让中国的芯片软肋暴露无遗。

4月18日,人民日报发文疾呼:“发展国产芯片,这事不能再拖了。”

一周后的4月25日,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马云、马化腾相继表态。

马云在开幕式上说:“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就是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在别人的院子里面种菜。”

马云表态两天前,阿里宣布全资收购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

这件事不是阿里“变硬”的起点,但是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2018年9月,阿里在云栖大会上宣布成立独立芯片企业“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该公司就是整合中天微与达摩院芯片团队的产物。

3年后,“平头哥”交出了一个不错的成果——倚天710。

10月19日,2021云栖大会现场,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发布了上述芯片,并称该芯片是目前性能最强的ARM服务器芯片,性能超过此前业界标杆20%,能效比提升50%以上。

《环球时报》说,通用CPU是计算系统的大脑,因架构复杂,对性能和功耗要求极高,其设计是半导体行业最难跨越的几座大山之一,具备高端CPU芯片设计能力的企业寥寥可数。本次,倚天710也是全球首款5nm服务器芯片,这意味着我国通用CPU研发技术又进一步。

官媒肯定,想必倚天710的性能不会差。

资料显示,倚天710采用业界最先进的5nm工艺,单芯片容纳高达600亿晶体管,复杂程度堪比“在指甲盖上建超大城市”;在芯片架构上,倚天710基于最新的ARMv9架构,内含128核CPU,主频最高达到3.2GHz,能同时兼顾性能和功耗。

此外,在标准测试集SPECint2017上,倚天710的分数达到440,超出此前业界标杆20%,能效比提升50%以上。

阿里云智能总裁、达摩院院长张建锋称,从2019年发布AI芯片含光800,到2021年发布服务器CPU芯片倚天710,在造芯的万里长征上,阿里平头哥迈出了从专用芯片到通用芯片的关键一步。

阿里“造芯片”,形势使然,作为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阿里吃尽时代的红利,确实也应该承担更多责任,尤其是在“卡脖子”技术方面需要有所突破。

从改革开放算起,前30年中国经济更多的是在利用资源、劳动力优势;后十年地产崛起,成为经济增长的绝对支柱,这些年,互联网的崛起让中国进入数字经济时代。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致命的短板,我们的很多创新都是“模式创新”,突破性的“技术创新”明显不足。

这些年,很多互联网公司进行的都是“模式创新”,即改变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以提升顾客价值和企业竞争力的活动,核心在于改变要素间关系或者动力机制,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优化,而生产力提升有限。

相比之下,“技术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或者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芯片就在此列。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模式创新”对他们来说轻车熟路,通过前期烧钱,在某一领域垄断市场,然后获得超额利润。

去年,各大互联网巨头企业凭借海量数据、先进算法和雄厚资本入局生鲜社区团购,“社区团购”成为互联网行业及资本市场热议的话题,也被很多人认为是互联网的又一个风口。

年末,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互联网巨头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的文章称,互联网巨头拥有雄厚的财力、大量的数据资源、领先的数字技术,人们期待巨头们不仅能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更能承担起推进科技创新的责任。

“如果只顾着低头捡六便士,而不能抬头看月亮、展开赢得长远未来的科技创新,那么再大的流量、再多的数据也难以转变成硬核的科技成果,难以改变我们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文章说。

文章指出,依靠硬核科技,让企业站上价值链顶端,让国家竞争力、自主性更强,让人类的知识边界更大,不是更“香”吗?“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

人民日报的疾呼事实上是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担忧。

以下是近九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金额,一直处于高位,而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18年达到顶峰,为6716.61亿美元。

不过,根据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发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3692.4亿元,同比增加6.5%;进口47160.3亿元,同比增加7.2%。按照最新汇率计算,进口额是7364.54亿美元,又创新高。

这个数据说明一个问题,近两年,中国在芯片领域的技术创新可圈可点,但还不足以扭转中国在芯片领域对国外公司过度依赖的局面。

现在,阿里平头哥推出了倚天710,这是中国芯片行业迈出的一大步,但放在整个行业,“阿里们”的路还很长,希望阿里不断有新的“硬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