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民企座谈会上,最高层发话,要支持民营企业,具体措施中第一条就是给企业减税。

话刚落音,各省、各部委、各金融机构纷纷表态支持,很多部门拿出了具体措施。

各部委的表态可参见一见君之前的文章《最高层发话后,部委一把手密集表态》,上轮表态中,没有财政部和国税总局。

虽然这两个部门的表态有点晚,但最终还是来了。

11月9日,总理喊话:财政部要“挺身而出”后,当日深夜,国家税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军表态;三天后的11月12日,财政部部长刘昆表态。

两位负责人表态的方式不一样,但都说了同一个意思:更大规模、实质性、普惠性减税政策建议正在研究中,不久后可能会推出

01

今年5月1日,增值税17%、11%两档税率降低到16%、10%,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民企经营困难,减税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在之前的民企座谈会上,减税是一个重要议题,今天就不细说了。在11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要求加大金融支持缓解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这次国常会虽然没说减税的问题(之前的国常会已经说过),但有一句话说的“很重”:

这项工作涉及宏观经济稳定大局,更关乎市场预期,必须高度重视。要激励金融部门主动作为,财政部要“挺身而出”。

外界分析,这就是给财政部喊话,财政政策可以更积极一些。

其实,在本次国常会召开前,11月8日,总理还主持召开了一场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在这个会议上,就有多位专家呼吁减税。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建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着力提高积极财政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亚洲开发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也对如何更好发挥减税降费政策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议。

当时的报道没有细说魏尚进的建议,不过在昨天(11月13日)举行的《财经》2019年会上,魏尚进说了具体减税建议:临时性减税。

魏尚进建议,中国可以临时下调增值税税率,比如宣布2018年至2019年期间将税率从16%下调为12%,同时临时性加大企业投资对企业所得税的抵扣。

魏尚进认为,临时性减税的好处有三点:

1、对于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刺激远大于永久性减税;

2、对于政府财政的压力远小于永久性减税降费;

3、可以帮助缩小贸易顺差,部分对冲由美国减税带来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变大的风险。

魏尚进指出,中国现在有减税的空间,如果政府体系减少层级,削减公务员数量可以直接增加参与生产活动的人员数量,对冲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还可以节省开支,用来减税降费。

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原主席黄孟复也在昨天的会议上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大幅度的减税降费势在必行,困难时期决不能让职工和企业“痛”,儿是让政府“痛”。

“为什么企业要负担这么重的费,我一直想不通。”黄孟复说,对过去实行的减税措施,企业没有感觉,但财政收入却仍保持两位数增长,这说明减税还大有潜力。

“在困难时期,绝不能通过减工资和解雇职工让职工‘痛’,而要保证职工福利待遇不动。也不能让企业‘痛’,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企业已经很‘痛’,再‘痛’就保不住了。最重要的是让政府‘痛’,减税减费要让政府‘痛’才行。政府困难,企业和员工就都比较好过,企业和员工好过了,政府后面就会好过。”黄孟复说。

02

总理喊话了,之前各界也都在呼吁,财政部和国税总局也终于表态了。

11月9日晚上8点左右,王军接受新华社采访的内容放出,内容很多,看完全文,基本上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最高层讲话的理解;第二部分是关于减税的“干货”。

第一部分这里就不细说了,重点说说第二部分。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三条:

一、不是没减税,今年5月1日已经减过一次(将增值税17%、11%两档税率降低到16%、10%),而且效果比较明显。

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税务部门税收收入124046亿元(已扣减出口退税),增幅为10.7%,其中前4个月税收收入增幅为16.8%,后6个月税收收入增幅回落到6.4%。

二、下一步,税务部门将与有关部门一起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尽快提出体现更大规模、实质性、普惠性减税降负要求的政策建议。

和第一点相比,这条信息量更大。对于减税,大家关心的问题包括:调查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正式减税?减税的幅度(税率下调)到底有多大?

不过,对于这些问题,王军都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把话题引入社保费率的问题上了,核心一点是不增加企业社保负担。

三、减税的具体问题没回答,但已经开始在优化纳税服务了。言外之意就是,先把大家纳税的问题解决了,然后再开始减税。

除了税务局局长王军,财政部部长刘昆也出来表态了,但不是以接受官媒的采访形式发出的,而是辛辛苦苦写了一篇长文(4667字),发表在《学习时报》头版头条。

根据刘昆部长的文章,财政部主要做了几个工作:

1、今年1—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33万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77.8%,快于序时进度2.8个百分点。

2、截至9月末,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债券已完成全年计划的92%,新增专项债券已完成全年计划的92.4%。

3、大幅度增加中央专项扶贫资金,2018年安排1061亿元,比上年增长23.2%。

4、截至目前,已经安排污染防治资金405亿元,投入力度为近年来最大。

上面四点,前两个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后两条是在支持“三大战役”(防风险、搞扶贫、治污染),财政部都没落下,也能看出,财政部真的不容易。

关于减税,文章也说了一些,但也都是框架性的问题,大多数政策是在目前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不过未来财政部门将强化“放水养鱼”意识,研究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和更为明显的降费。

可以看出,财政部和国税总局说的意思差不多,减税是要减的,但怎么减?什么时候减?减多少?现在还不确定。

03

之前已经减税了,为什么现在大家还在呼吁,而且财政部和国税总局也积极表态,《人民日报》10月初说的很明白:减税的获得感不强。

人民日报当时呼吁,“要抓紧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措施,真正让企业轻装上阵、放手发展。市场很需要这场甘霖!

文章称,当前企业部门最大的挑战不在需求下滑,而在成本上升。尤其是对不少民营企业而言,成本如果上升,竞争力就会下降,因此减税降费的呼声一直不小。

就像天气预报中有实际温度与体感温度之差,眼下的当务之急,是把中央在宏观政策层面的不断加温,转化为企业在微观层面的切实获得感,让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减税红利。”文章说。

另外,减税呼声高涨,就像上面专家说的,已经到了非减不可的地步了。除了高层每次在相关会议上强调,更重要的是,减税可能是刺激经济最好的方法。

第三季度,中国的GDP增速降到了6.5%,虽然还保持在年度经济增长目标附近,但这一速度是09年2季度以来的最低值。

“三驾马车”中,9月份出口增速高达14.5%。但是中美贸易摩擦始终是挥之不去的阴影,如果美国再加税(剩下的2600亿美元左右),出口可能会受到影响。

从内需看,9月份的社会零售总额增速小幅回升至9.2%,好像消费还很不错的样子。但另一个指标限额以上零售增速9月份只有5.6%,已经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最低水平。

最后来看投资。今年前3季度的投资增速为5.4%,这是1991年以来的同期最低增速。要知道,哪怕在全球金融危机的2008年,中国的投资增速依然高达26%,在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的1999年,中国的投资增速最低也有6.3%。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在他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中说,以前投资下滑,可以靠房地产,但本来应该是“金九”的9月份全国地产销售重现负增长,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不能过于指望地产投资。

姜超表示,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过去10年中国采取的主要政策包括:

第一次是2008-2009年,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们出台了4万亿刺激计划,经济有所好转,但后来造成产能过剩,导致2011年经济重新下滑。

第二次是2012-2013年,政府部门通过融资平台开始大幅举债,举债加码了基建投资,但政府的隐性负债,2014年经济重新下滑。

第三次是2015-2017年,居民部门开始大幅举债。2014年末居民部门的总负债是25.7万亿,到2017年末升至45万亿,过去3年居民部门累计新增了约20万亿的负债。今年以来,居民举债增速下滑,导致了地产和汽车销售转负,经济再度承压。

很明显,过去我们每一次遭遇经济下行,我们都选择了举债发展这一条最容易的路,现在已经找不到可以举债的对象了,所有简单的路都已经走过了,已经没有容易的路可以走了。